1970年出生的朋友們,現在都已經55歲啦!這個年份出生的人見證了台灣從戒嚴到解嚴、經濟起飛到民主化的完整過程,真的是很特別的一代。小時候玩的是彈珠、尪仔標,長大後剛好趕上電腦普及的時代,可以說是橫跨傳統與現代的一群人呢。
說到1970年,這一年在國際上也是蠻多大事的:
國際事件 | 台灣在地事件 |
---|---|
英國樂隊The Beatles解散 | 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日本大阪舉辦世界博覽會 | 台視播出第一部自製連續劇《風雨生信心》 |
美國阿波羅13號任務失敗 | 台灣經濟成長率達11.4% |
1970年生的朋友們,童年記憶裡一定有這些東西:巷口雜貨店的彈珠汽水、放學後蹲在路邊玩尪仔標、電視只有老三台可以看。那時候的零用錢可能就幾塊錢,但買一支枝仔冰就能開心一整天。到了青春期,剛好碰上台灣解嚴,整個社會氛圍都在改變,校園裡開始有熱音社、熱舞社,西洋音樂也越來越流行。
這代人最特別的是,他們經歷了從沒有手機到人手一機的轉變。年輕時要打電話得去公共電話亭排隊,現在卻連買菜都能用手機支付。工作上也是,剛出社會時可能還在用打字機,現在卻要學著用各種數位工具。不過說真的,1970年生的前輩們適應力都很強,畢竟他們從小就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長大啊。
1970年出生的人現在幾歲?快速計算年齡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用現在的年份減去出生年份就能得到大概年齡。不過有時候我們會忘記當年生日的月份,這時候就需要更精準的計算方式。讓我來分享幾個台灣人常用的年齡計算小技巧,保證你下次被問到年齡時能馬上回答出來。
首先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年份差,2025減1970等於55歲。但要注意這個算法只適用於已經過完生日的人喔!如果還沒過生日就要減1歲。舉個例子:今天是7月14日,如果生日在8月的人現在其實是54歲,要等到生日當天才算滿55歲。
下面這個表格可以幫助你快速對照:
出生月份 | 現在年齡 (2025年7月) |
---|---|
1-7月 | 55歲 |
8-12月 | 54歲 |
另外台灣人也很習慣用民國年來計算,1970年是民國59年,用114(2025年民國年)減59等於55歲。這個方法在跟長輩聊天時特別好用,因為很多阿公阿嬤都習慣用民國年記年紀。不過同樣要注意月份問題,8月以後出生的人要記得減1歲才準確。
還有一個更生活化的算法,就是把1970年出生的人想成是台灣經濟起飛的那一代。他們小時候可能玩過尪仔標、看過黑白電視,現在都已經是當阿公阿嬤的年紀了。這樣聯想的話,就更容易記住這個世代的人現在大概都50幾歲了。
1970年出生的台灣人經歷過哪些重大歷史事件?這批現在55歲的「五年級生」,剛好見證了台灣從戒嚴到民主化的關鍵轉型期。他們童年時看著蔣介石銅像隨處可見,青春期遇上中美斷交的震撼,出社會時又趕上經濟起飛與股市萬點狂潮,人生每個階段都與大時代緊密相連。
這些五年級生最鮮明的共同記憶,絕對是1987年解嚴前後的社會氛圍。他們20歲前活在「動員戡亂時期」的陰影下,學校朝會要唱《反共抗俄歌》,課本裡滿是「保密防諜」標語。但突然間,他們見證了黨禁報禁解除、民進黨成立、街頭運動風起雲湧,那種「原來我們真的可以大聲說話」的衝擊感,至今難忘。
經濟層面更是充滿戲劇性,這代人剛好趕上台幣從1:40升值到1:25的瘋狂年代。記得1989年股市衝破萬點時,連菜市場阿嬤都在聊股票,但隔年馬上遇到12682歷史高點後的崩盤。更別說1990年代他們30歲時,見證了科學園區崛起、電子新貴暴富,整個社會充滿「台灣錢淹腳目」的淘金夢。
年齡階段 | 重大事件 | 社會影響 |
---|---|---|
10-20歲 | 中美斷交(1979) | 民族意識抬頭、自強運動 |
20-30歲 | 解嚴(1987)、野百合學運(1990) | 民主化浪潮、言論自由開放 |
30-40歲 | 股市萬點(1990)、921大地震(1999) | 經濟泡沫化、災後重建 |
國際局勢的變化也深刻影響這代人。他們讀大學時看著柏林圍牆倒塌,冷戰結束的震撼還沒消化完,1996年又經歷台海飛彈危機,全島戰備儲糧的緊張感至今想起仍會冒冷汗。但也是這代人,最早開始用「台灣」而非「中華民國」自稱,認同轉變的過程就像他們的人生一樣充滿轉折。
1970年代出生的職場前輩如何適應數位轉型,這個問題在現代職場越來越受到關注。這群資深工作者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在面對新科技時難免會感到陌生。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心態和方法,數位轉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最重要的是保持開放學習的態度,把數位工具當成提升工作效率的好幫手,而不是取代自己的威脅。
很多前輩會擔心自己學不會新系統,但其實現在的操作介面都設計得很直覺。可以先從最常用的功能開始練習,像是:
數位工具類型 | 推薦先學功能 | 練習小技巧 |
---|---|---|
通訊軟體 | 群組訊息、檔案分享 | 每天固定用LINE或Teams傳工作進度 |
雲端協作 | 共同編輯文件 | 試著和同事一起修改同一份Google文件 |
數據分析 | 基礎報表製作 | 用Excel篩選功能整理銷售數據 |
實際操作時遇到問題很正常,這時候不要害羞,多問問身邊的年輕同事。現在很多公司都有數位轉型的教育訓練,前輩們可以主動報名參加。記得以前剛學傳真機的時候也是從頭開始,現在的數位工具只是另一種需要熟悉的新設備而已。
除了公司提供的資源,網路上也有很多針對初學者的教學影片。YouTube上搜尋「Office教學」、「雲端硬碟入門」等關鍵字,就能找到步驟詳細的影片。建議每天花15分鐘觀看並跟著操作,累積下來進步會很明顯。重點是要給自己時間適應,不要急著一次學會所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