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支時辰原來這樣看!古人超實用的時間管理術
大家知道嗎?我們現在用的24小時制,其實古人早就有一套更生動的計時方式!12地支時辰不只是老一輩在用的東西,它跟我們生活作息超有關係。像是「午時三刻」這種說法,其實就是中午11點到1點之間,古人連吃飯時間都幫你算好了呢!
地支時辰對照表一看就懂
先來看這個超清楚的對照表,保證你以後看古裝劇不再霧煞煞:
地支 | 時辰名稱 | 現代時間 | 常見活動 |
---|---|---|---|
子 | 夜半 | 23-01 | 睡覺時間 |
丑 | 雞鳴 | 01-03 | 深度睡眠 |
寅 | 平旦 | 03-05 | 晨起準備 |
卯 | 日出 | 05-07 | 吃早餐 |
辰 | 食時 | 07-09 | 上班上課 |
巳 | 隅中 | 09-11 | 工作效率高 |
午 | 日中 | 11-13 | 午餐休息 |
未 | 日昳 | 13-15 | 下午工作 |
申 | 晡時 | 15-17 | 下午茶時間 |
酉 | 日入 | 17-19 | 下班放學 |
戌 | 黃昏 | 19-21 | 晚餐休閒 |
亥 | 人定 | 21-23 | 準備就寢 |
現代生活也能用的時辰智慧
古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不是沒有道理的!像「寅時」(凌晨3-5點)被認為是最適合讀書的時間,因為這時候特別安靜,腦袋也清醒。現在很多考生還是會利用這段時間K書呢!而「午時」就是中午11點到1點,跟我們現在的午休時間完全吻合,證明古人真的很懂養生。
最近很紅的「子午覺」養生法,就是建議在子時(23-1點)和午時(11-13點)一定要休息。現代醫學也證實這兩個時段睡覺對身體最好,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如果你常常熬夜到「亥時」(晚上9-11點)還不睡,那真的要改改習慣了,因為接下來「子時」就是肝臟排毒的時間啦!
時辰跟生肖的奇妙關係
有趣的是,12地支時辰剛好對應12生肖。像是「卯時」(早上5-7點)對應兔子,因為兔子這時候最活躍;「酉時」(傍晚5-7點)對應雞,因為雞要回籠啦!這種生動的比喻讓記時間變得超簡單。下次朋友問你幾點,不妨回他「現在是申時喔」,保證讓大家覺得你很文青!
12地支時辰到底是什麼?台灣人該怎麼看時辰?其實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時間計算方式,把一天分成12個時段,每個時辰對應一個地支,跟我們現在用的24小時制不太一樣。在台灣,很多長輩還是習慣用這種傳統時辰來安排重要事情,像是結婚、搬家或開工,都會先看時辰吉不吉利。
傳統時辰跟現代時間的對照其實很簡單,我整理成表格給大家參考:
地支時辰 | 現代時間 | 俗稱 |
---|---|---|
子時 | 23:00-01:00 | 半夜 |
丑時 | 01:00-03:00 | 雞鳴 |
寅時 | 03:00-05:00 | 黎明 |
卯時 | 05:00-07:00 | 日出 |
辰時 | 07:00-09:00 | 食時 |
巳時 | 09:00-11:00 | 隅中 |
午時 | 11:00-13:00 | 日中 |
未時 | 13:00-15:00 | 日昳 |
申時 | 15:00-17:00 | 晡時 |
酉時 | 17:00-19:00 | 日入 |
戌時 | 19:00-21:00 | 黃昏 |
亥時 | 21:00-23:00 | 人定 |
在台灣看時辰其實很有學問,像現在是申時(15:00-17:00),老一輩會說這是「晡時」,適合吃點心休息的時間。很多廟宇的祭拜時辰、中醫把脈的最佳時間,也都會參考這個時辰系統。雖然年輕人可能比較少用,但了解這些傳統知識,跟長輩聊天時會更有話題,也能更融入台灣的民俗文化。
台灣人看時辰最常用的就是農民曆了,上面會標註每天各個時辰的吉凶宜忌。比如說「午時」陽氣最旺,適合開市、嫁娶;「子時」陰氣重,通常不建議動土或搬家。這些觀念在台灣民間還是很有影響力的,特別是在鄉下地區,連醫生看診、理髮都要挑好時辰呢!
為什麼老一輩都説子時不能剪指甲?12時辰禁忌大公開!其實這些傳統禁忌背後都有它的道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有趣的民間習俗,讓你知道什麼時辰做什麼事最「對時」啦~
老一輩常說「子時剪指甲會招陰」,這跟古人認為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陰氣最重的時段有關。那時候剪指甲容易讓不好的東西跟著回家,而且光線昏暗也容易剪到肉,所以乾脆直接禁止比較安全。不只這樣,每個時辰其實都有對應的禁忌,像是卯時(早上5-7點)最好不要吵架,因為會影響整天運勢;午時(中午11-1點)忌諱曬衣服,說是會把好運氣都曬掉咧!
時辰 | 時間範圍 | 主要禁忌 |
---|---|---|
子時 | 23:00-01:00 | 剪指甲、照鏡子 |
丑時 | 01:00-03:00 | 吹口哨、夜遊 |
寅時 | 03:00-05:00 | 起床梳頭 |
卯時 | 05:00-07:00 | 與人爭吵 |
辰時 | 07:00-09:00 | 賴床不起 |
巳時 | 09:00-11:00 | 借錢給人 |
這些禁忌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迷信,但仔細想想還蠻有生活智慧的。像午時不曬衣服,其實是因為正中午太陽太毒,衣服容易褪色;寅時不宜梳頭,那時候大家都還在睡,梳頭聲音會吵到別人。老一輩的經驗真的不是隨便說說的,很多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累積下來的實用小撇步呢!
另外像是申時(下午3-5點)最好不要去醫院探病,因為那時候病人最需要休息;酉時(下午5-7點)忌諱剪頭髮,據說會把財運剪掉。這些禁忌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寧可信其有啦,反正避開這些時段做特定事情也不會少塊肉,就當作是跟長輩相處的一種尊重囉~
午時三刻是幾點?台灣人必學的古代計時法
每次看古裝劇都會聽到「午時三刻問斬」這種台詞,但你知道午時三刻到底是現在的幾點嗎?其實台灣很多廟宇活動、農民曆上的時辰,都還在用這種傳統計時法,學會了超實用!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換算,以後看劇、拜拜都不會霧煞煞啦~
古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小時,而且是用地支來命名。最特別的是,他們把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叫做「午時」,這跟我們現在說的「午休時間」概念很像對吧?那「三刻」又是什麼呢?古人把每個時辰再分成8刻,所以一刻就是15分鐘(120分鐘÷8=15分鐘)。這樣算下來,午時三刻就是11點45分啦!
古代時辰 | 對應時間 | 現代說法 |
---|---|---|
子時 | 23:00-01:00 | 半夜 |
丑時 | 01:00-03:00 | 凌晨 |
寅時 | 03:00-05:00 | 清晨 |
卯時 | 05:00-07:00 | 早上 |
辰時 | 07:00-09:00 | 上午 |
巳時 | 09:00-11:00 | 上午 |
午時 | 11:00-13:00 | 中午 |
未時 | 13:00-15:00 | 下午 |
申時 | 15:00-17:00 | 傍晚 |
酉時 | 17:00-19:00 | 晚上 |
戌時 | 19:00-21:00 | 晚上 |
亥時 | 21:00-23:00 | 深夜 |
知道這些時辰的對照後,以後看農民曆就更有感覺了!像是「卯時拜拜最吉利」,就是早上5點到7點;「酉時不宜動土」就是下午5點到7點要避開施工。台灣很多長輩到現在還是習慣用這種說法,學會了跟阿公阿嬤聊天也更有話題。而且去廟裡求籤詩的時候,上面寫的吉時也都是用這種傳統計時法,懂了就不會錯過好時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