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惡水來襲: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防災知識
每年颱風季節,台灣總要面對惡水肆虐的威脅。那些混濁湍急的洪水不僅會沖毀家園,更可能帶走寶貴的生命。記得去年那個颱風夜嗎?短短幾小時的暴雨就讓整個街區變成汪洋,這提醒我們防災準備真的不能等。
惡水來臨前的準備清單
必備物品 | 用途說明 | 注意事項 |
---|---|---|
防水手電筒 | 停電時照明 | 記得定期檢查電池 |
三天份飲用水 | 避免自來水系統受污染 | 每人每天至少2公升 |
急救包 | 處理簡單傷口 | 要包含慢性病藥物 |
防水袋 | 保護重要文件 | 身分證、存摺優先存放 |
充電寶 | 維持手機通訊 | 保持滿電狀態 |
住在低窪地區的朋友特別要注意,每次氣象局發布豪雨特報時,最好先把車子移到高處。我家隔壁的王阿姨就是沒注意,去年愛車整台泡在水裡,修理費花了十幾萬。還有啊,那些放在地下室的珍藏品,與其等淹水後懊悔,不如趁現在就用防水箱裝起來。
颱風天最怕的就是瞬間強降雨,你可能覺得「只是下大雨而已」,但惡水往往來得又快又急。像去年高雄那場暴雨,十分鐘內水位就漲到腰部,很多民眾根本來不及反應。建議大家手機一定要裝防災APP,設定暴雨警報通知,至少能爭取一些應變時間。如果看到路面開始積水,千萬別鐵齒硬闖,寧可繞遠路也不要冒險涉水,誰知道那渾濁的水底下藏著什麼危險?可能是被沖開的孔蓋,也可能是帶電的掉落電線。
說到排水系統,平常就要多注意家附近的溝渠有沒有堵塞。里長常提醒我們,隨手一個塑膠袋或飲料罐,都可能在下大雨時造成嚴重積水。與其抱怨政府清淤不力,不如從自己做起,看到垃圾順手撿一下,說不定下次颱風來時,就是這個小動作救了整條街。
最近颱風季又要來了,每次看到新聞報導淹水災情都讓人好擔心。惡水來襲時如何自保?這些防災知識你一定要知道!台灣夏季颱風多,加上極端氣候影響,瞬間暴雨造成的積水、土石流越來越常見,平常做好準備才不會手忙腳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防災小技巧,記得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喔!
首先最重要的是隨時掌握氣象資訊,現在手機都有災防告警系統,記得開啟通知功能。如果住在地勢低窪或容易淹水的地區,建議平時就要準備好「防災包」,裡面放些必需品像是手電筒、充電寶、乾糧、飲用水、急救藥品,還有重要證件的影本。我家阿嬤還會多放幾包餅乾和暖暖包,老人家想得就是周到!
遇到淹水時千萬別鐵齒,該撤離就要快點行動。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超實用一定要存起來:
情境 | 正確做法 | 錯誤行為 |
---|---|---|
馬路開始積水 | 盡快往高處移動 | 繼續涉水前進 |
家裡一樓進水 | 切斷電源往樓上避難 | 試圖搶救家具電器 |
車輛受困水中 | 立即棄車逃生 | 待在車內等待救援 |
收到疏散通知 | 配合指示前往避難所 | 堅持留在家中看守 |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淹水時最危險的不是水深,而是水流速度。只要超過30公分高的急流就能沖倒成人,所以看到水流湍急千萬別硬闖。如果不得已要涉水,記得用長棍子探路,避免踩到被沖開的孔蓋或坑洞。還有啊,颱風天盡量別叫外送,讓外送員也能安全待在家,這種時候互相體諒最重要啦!
最近幾年,台灣每到颱風季或梅雨季就會出現嚴重的淹水災情,為什麼台灣每年都要面對惡水威脅?氣候變遷的警訊已經越來越明顯。根據氣象局的數據,過去20年台灣極端降雨事件的頻率增加了將近40%,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全球暖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我們常說「水往低處流」,但現在連排水系統設計良好的都市區也經常傳出災情,這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結構性問題。
先來看看台灣近年重大水災的變化趨勢:
年份 | 主要災情 | 單日最大降雨量(mm) | 受災縣市 |
---|---|---|---|
2020 | 823水災 | 1,200 | 高雄、屏東 |
2021 | 盧碧颱風 | 900 | 中南部多縣市 |
2023 | 杜蘇芮颱風 | 1,100 | 全台多處 |
2024 | 梅雨鋒面 | 800 | 北部地區 |
從表格可以看出,極端降雨的強度越來越大,而且影響範圍也更廣。台灣的地形本來就陡峭,雨水很快就會從山區沖刷下來,加上都市化讓地表不透水面積增加,排水系統根本來不及消化這些瞬間暴雨。氣候專家指出,台灣夏季的對流降雨變得更加劇烈,這與全球氣溫上升導致大氣含水量增加有直接關係。
除了氣候因素,台灣的防洪建設也面臨挑戰。很多排水系統還是沿用30年前的設計標準,根本無法應付現在動輒每小時100毫米以上的暴雨強度。再加上河川淤積、違章建築佔用行水區等問題,讓整體防洪能力大打折扣。農委會的資料顯示,全台有超過200條土石流潛勢溪流,這些都是暴雨來臨時的高風險區域。
說到都市淹水,就不能不提台灣特殊的「看海模式」。這幾年台北、高雄等大城市都出現過嚴重積水,連捷運站都變成水濂洞。主要原因除了瞬間雨量太大,還有就是地下管線老舊、排水孔被垃圾堵塞等日常管理問題。有些地區的抽水站甚至還在用20年前的設備,遇到緊急狀況根本派不上用場。這些問題在平時可能不明顯,但遇到極端氣候就會全部暴露出來。
惡水過後怎麼清理家園?實用災後復原指南
颱風過境帶來豪大雨,家裡淹水真的讓人頭痛到不行。看著滿屋子的泥濘和雜物,很多人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整理才好。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清理步驟,讓大家可以按部就班把家園恢復原狀,記得要先確保安全再動手喔!
首先最重要的是穿戴好防護裝備,因為積水可能混雜污水和化學物質。建議穿上雨鞋、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觸髒水。如果電器泡過水,千萬不要馬上插電使用,最好請專業人員檢查過再說。清理時記得先從高處往低處處理,像是天花板發霉就要優先處理,不然黴菌會越長越多。
常見災後清理工具清單
工具類型 | 必備物品 | 用途說明 |
---|---|---|
防護裝備 | 橡膠手套、雨鞋、N95口罩 | 避免接觸污染源 |
清潔工具 | 刮水板、水桶、刷子 | 清除積水與泥濘 |
消毒用品 | 漂白水、酒精、消毒噴霧 | 殺菌防霉 |
其他用品 | 大型垃圾袋、除濕機 | 處理廢棄物與環境乾燥 |
開始清理時要先把大型家具移到通風處晾乾,木製家具特別容易吸水發霉,可以先用刮刀把表面水分刮除。牆壁和地板要用清水沖洗至少兩遍,最後再用稀釋的漂白水(1:100的比例)消毒。記得排水孔要清乾淨,不然很容易堵塞造成二次積水。廚房的餐具最好全部重新清洗消毒,畢竟吃進肚子的東西不能馬虎。
遇到嚴重積水的區域,像是地下室或車庫,可能需要租借抽水機來處理。這時候就要注意用電安全,最好請專業水電工來協助安裝臨時電源。如果家裡有地毯或布沙發這類吸水性強的家具,建議直接請專業清潔公司處理,自己很難徹底清潔乾淨。最後別忘了檢查房屋結構有沒有受損,特別是老舊房子的樑柱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