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台灣男生都開始留「下巴鬍子」,英文叫做”goatee”,其實這種鬍型已經流行好一陣子啦!不過你知道嗎?除了goatee之外,下巴附近的鬍子還有很多種變化款,每種都有自己專屬的英文名稱,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常見的款式,讓你在跟外國朋友聊天的時候可以更專業地討論鬍型。
先來看看最基礎的幾種下巴鬍子類型,我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
鬍型名稱 (英文) | 中文說法 | 特色描述 |
---|---|---|
Goatee | 山羊鬍 | 只有下巴一撮,像山羊的鬍子 |
Van Dyke | 凡戴克鬍 | 下巴鬍+小鬍子,中間分開 |
Soul Patch | 靈魂小鬍 | 下唇正下方一小塊方形鬍 |
Circle Beard | 圓形鬍 | 山羊鬍連接到鬢角形成圓圈 |
說到保養下巴鬍子,其實跟護理頭髮很像需要花心思。很多男生以為留鬍子就不用管它,結果看起來亂糟糟的像流浪漢。建議可以投資一些修鬍工具,像是電動刮鬍刀、鬍子修剪器,還有專門的鬍子保養油。特別是台灣天氣濕熱,鬍子容易藏污納垢,記得要每天清潔才不會長痘痘。
如果你正在考慮要不要留下巴鬍子,可以先從短款的soul patch試試看。這種鬍型比較不挑臉型,失敗率低,就算不適合要刮掉也不會太明顯。我認識的髮型師朋友說,方臉的人適合留full goatee可以修飾臉型,而圓臉的人則適合van dyke這種有線條感的設計。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配合自己的穿衣風格啦,總不能穿得很商務卻留個超狂野的鬍子吧!
國外其實有很多專門討論鬍子造型的論壇,像是Beard Board和Reddit的beards版,裡面會分享各種鬍型的最新趨勢和保養技巧。最近就看到有人討論”anchor beard”,這是一種結合山羊鬍和鬢角的造型,看起來特別有型。不過這種鬍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培養,可能要忍耐好幾個月不刮鬍子才能成型。
「下巴鬍子英文怎麼説?台灣人最常問的5種説法」這個問題其實超多人問的啦!每次在PTT或Dcard看到有人發問,下面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答案,搞得大家更混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最常見的5種英文説法,順便解釋一下它們的差別,這樣下次跟外國朋友聊天或是看美劇的時候就不會霧煞煞啦!
首先要知道,英文裡面講鬍子的詞真的超多,而且每個詞指的部位都不太一樣。台灣男生最愛留的那種下巴一小撮鬍子,其實在英文裡有專門的詞可以形容。這邊直接整理成表格給大家看,這樣最清楚:
英文說法 | 中文意思 | 使用情境 |
---|---|---|
goatee | 山羊鬍 | 最常見的標準說法 |
chin beard | 下巴鬍子 | 直白的描述方式 |
soul patch | 人中下方的小鬍子 | 比較短的款式 |
Van Dyke | 維京式鬍子 | 下巴鬍+八字鬍 |
chinstrap | 沿著下巴線的鬍子 | 環繞整個下巴 |
goatee這個詞大家應該最常聽到,就是指那種只在下巴留一撮的鬍子,形狀像山羊的鬍子所以叫goatee。很多台灣男生都愛留這種,因為看起來比較有個性又不會太誇張。chin beard就比較直白,就是字面上的下巴鬍子,老外也聽得懂。soul patch比較特別,是指嘴唇正下方那一小塊,很多玩音樂的人都愛留這種。
Van Dyke這種就比較少見了,是要在下巴留鬍子的同時,嘴巴兩邊也要留八字鬍,整個造型比較復古。最後chinstrap是指沿著整個下巴輪廓留的鬍子,像一條帶子一樣繞著下巴,這種在運動員裡面還蠻常見的。看完這些應該就比較清楚了吧?下次想留鬍子的時候,就可以很專業地跟設計師説你要哪一種啦!
你有沒有發現,為什麼老外下巴鬍子特別濃密?基因大解密!走在台北街頭看到外國朋友那濃密的絡腮鬍,總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其實這不只是保養問題,跟DNA有著超大的關係啦!
先來看看不同人種的鬍子生長數據:
人種 | 平均鬍子生長速度(mm/天) | 毛囊密度(個/cm²) | 主要影響基因 |
---|---|---|---|
高加索人 | 0.40-0.45 | 400-500 | EDAR、FGFR2 |
東亞人 | 0.30-0.35 | 250-350 | EDAR變異型 |
非洲人 | 0.35-0.40 | 300-400 | 多樣性較高 |
歐美男生的鬍子之所以那麼威,關鍵在於他們體內有完整的EDAR基因。這個基因不只影響鬍子,連頭髮粗細、汗腺發達程度都跟它有關。東亞人因為古代氣候適應的關係,普遍帶有EDAR的變異型,這讓我們的下巴毛囊比較不活躍,鬍子自然就長得比較含蓄啦!
說到這個就想到,我認識的ABC朋友明明有台灣血統,鬍子卻長得跟老外一樣茂盛。原來是混血兒常常會繼承到父母雙方的毛髮特性,這種情況在遺傳學上叫做「顯性遺傳」的表現。而且啊,就算同是歐洲人,地中海周邊國家的男生鬍子又比北歐人更濃密,這跟當地的日照強度和氣候適應也有關係。
另外一個冷知識是,睪固酮雖然會影響鬍子生長,但其實不是決定性因素。很多台灣男生荷爾蒙分泌很正常,但就是長不出濃密鬍子,這真的就是基因在作祟。不過話說回來,現在流行乾淨清爽的造型,鬍子少反而省事,早上可以多睡10分鐘不用刮鬍子,也是種幸福啦!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用英文跟理髮師溝通下巴鬍型?實用對話教學」,很多男生出國玩或工作時,想修剪鬍子卻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表達,站在理髮店門口超尷尬的對吧?別擔心,這篇就來教你幾個超實用的英文對話技巧,讓你輕鬆搞定下巴鬍型的造型需求!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能描述你想要的鬍型樣式。台灣男生最常留的「山羊鬍」英文叫”goatee”,如果想留更寬一點的可以說”extended goatee”。喜歡只留下巴一撮的可以說”chin strap”或”chin curtain”。記得搭配手勢比劃範圍會更清楚喔!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鬍型的中英文對照表:
中文名稱 | 英文說法 | 補充說明 |
---|---|---|
山羊鬍 | goatee | 最基礎款的下巴鬍 |
寬版山羊鬍 | extended goatee | 延伸到嘴角的款式 |
下巴帶 | chin strap | 沿著下巴線條的細鬍 |
下巴簾 | chin curtain | 覆蓋整個下巴區域 |
凡戴克鬍 | Van Dyke | 山羊鬍+小鬍子的組合 |
實際對話時可以這樣說:
“I’d like to keep my goatee but make it a bit shorter on the sides.”
(我想保留山羊鬍,但兩側修短一點)
“Can you trim my chin strap to about 1 cm in length?”
(可以幫我把下巴帶修到約1公分長嗎?)
如果對造型不太確定,可以直接拿手機照片給理髮師看:”I want something like this picture.” 這樣最不容易出錯。記得要說清楚是要”trim”(稍微修剪)還是”shape”(重新塑形),差別很大喔!
進階一點還可以討論鬍子的濃密度,比如:”Can you make the edges more defined?”(可以讓邊緣線條更明顯嗎?)或是”I prefer a softer look.”(我喜歡柔和一點的感覺)。這些細節講清楚,剪出來的效果才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