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買家具或裝潢時,常常會聽到「台尺」這個單位,但年輕一代可能更熟悉「公分」,這時候就需要來個台尺 公分 換算啦!其實台尺是台灣傳統的長度單位,而公分則是公制單位,兩者之間的轉換其實很簡單,掌握幾個關鍵數字就能輕鬆搞定。
先來說說最基本的換算關係:1台尺等於30.3公分。這個數字可能跟很多人印象中的「一尺等於30公分」有點出入,其實30公分是近似值,精確來說要多出那0.3公分喔!像是老一輩常說的「三尺等於一公尺」也是近似說法,實際上是90.9公分,跟真正的100公分還是有差距的。
這邊整理個實用換算表給大家參考:
台尺 | 公分 |
---|---|
1 | 30.3 |
2 | 60.6 |
3 | 90.9 |
4 | 121.2 |
5 | 151.5 |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台灣會有自己的「台尺」單位?這其實跟歷史有關,日治時期引進了日本尺貫法的「尺」,後來台灣就沿用這個習慣。直到現在,很多傳統產業像是木工、建築、床墊尺寸都還是用台尺來計算,特別是老字號的家具行,師傅們都習慣用台尺來丈量。
說到家具尺寸,最常見的就是雙人床尺寸約5尺x6.2尺(152×188公分),這個5尺就是台尺喔!如果直接用150公分來算,其實會差那麼一點點。還有像是常見的3尺書桌,實際上是91公分左右,不是剛好90公分,這些小細節在訂做家具時特別要注意,免得尺寸不合就麻煩了。
現在很多年輕設計師習慣用公分來工作,但遇到老師傅還是得懂台尺才行。建議大家可以記住幾個常用尺寸的對照,像是1尺=30.3公分、1公尺約=3.3台尺,這樣在溝通時會順暢很多。手機裡也可以存個換算表,臨時要算的時候就很方便啦!
台尺換公分到底怎麼算?台灣人必學的單位換算技巧,這可是裝潢、買家具時超實用的技能!在台灣,雖然公制單位很普遍,但傳統建材市場還是常用台制單位,特別是老一輩師傅講尺寸時,動不動就說「這塊木板三台尺啦」,年輕人聽得一頭霧水對吧?其實換算沒那麼難,掌握幾個關鍵數字就能輕鬆搞定。
先說最基本的,1台尺等於30.3公分,這個數字要記住!不過實務上大家都會直接抓整數30公分來算,畢竟差那0.3公分在日常生活裡根本感覺不出來。像買窗簾時老闆說「這幅布寬2台尺」,你心裡馬上就能換算成60公分左右,是不是很方便?這裡整理幾個常見尺寸對照:
台尺 | 公分(精確值) | 公分(常用近似值) |
---|---|---|
1 | 30.3 | 30 |
2 | 60.6 | 60 |
3 | 90.9 | 90 |
5 | 151.5 | 150 |
10 | 303 | 300 |
特別提醒要裝潢的朋友,遇到重要尺寸還是要用精確值計算喔!像系統櫃這種講求密合度的,差0.3公分累積起來就可能裝不進去。我上次幫朋友看廚具尺寸,師傅報的「6台尺工作檯面」,用30.3公分來算實際是181.8公分,結果他自作聰明用180公分去規劃,最後就發現冰箱位置卡卡的,這種小細節真的要注意啦!
另外台灣傳統單位還有「台分」和「台寸」,1台尺=10台寸=100台分,換算成分的話更細膩。像鐵工師傅常說「這個接縫要留5台分」,就是1.515公分(5×0.303)。不過現在年輕人很少用這麼細的單位了,知道有這回事就好,真的遇到再查表也行。平常記住「1台寸≈3公分」、「1台尺≈30公分」這種口訣就很夠用囉!
為什麼台灣還在用台尺?公分與台尺的歷史淵源大公開
走在台灣傳統市場或老建材行,還是常聽到「這塊布要剪3台尺」、「門框高度6台尺8」這樣的對話,讓人不禁好奇,明明公制單位推行這麼久了,為什麼台灣還在用台尺?這其實跟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有關。台尺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度量衡單位,當時日本引進「尺貫法」系統,1台尺約等於30.3公分,跟日本的「曲尺」幾乎相同,而這個單位在民間沿用至今,特別是在建築、布料等傳統產業中特別常見。
說到公分與台尺的淵源,就要提到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度量衡改革。雖然政府大力推行公制單位,但民間習慣不是說改就改的。老一輩的師傅們用台尺量了一輩子,徒弟跟著學自然也就延續下來。而且台尺在實際使用上有它的便利性,比如傳統建築的尺寸常用「寸」、「分」來計算,這些都是台尺系統下的單位,換算起來比公分更直覺。
單位 | 換算比例 | 實際長度 |
---|---|---|
1台尺 | – | 約30.3公分 |
1台寸 | 1/10台尺 | 約3.03公分 |
1台分 | 1/10台寸 | 約0.303公分 |
有趣的是,台灣的台尺跟中國的「市尺」也不一樣。中國的市尺是33.33公分,而台灣的台尺保留了日治時期的規格。這種差異讓兩岸在傳統度量衡上也有微妙的區別。現在雖然年輕一代比較習慣用公分,但在買布、訂做家具時,店家還是會主動問「要用台尺還是公分算?」可見這個老單位在台灣的根深蒂固。
建材行老闆最常說:「用台尺量出來的尺寸就是比較『合』!」這種「合」不只是數字上的吻合,更是一種文化習慣的延續。從日治時期到現在,台尺見證了台灣社會的變遷,也成為民間生活的一部分。即使現在學校都教公制單位,但走進傳統市場,阿嬤們還是會用台尺來計算布料長度,這種畫面大概還會持續好一陣子呢。
最近在規劃家裡裝潢的朋友一定常遇到尺寸換算的問題,今天裝潢師傅教你:台尺公分快速換算的實用小撇步,讓你在跟師傅溝通或自己丈量時不再手忙腳亂。台灣裝潢業界最常用的單位就是台尺和公分,但很多人對這兩種單位之間的換算總是一頭霧水,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原則,就能輕鬆搞定。
首先要知道1台尺等於30.3公分,這是台灣傳統的度量衡標準。不過在實際施工時,師傅們通常會用更簡單的整數來計算,直接記「1台尺≈30公分」就很好用。像常見的系統櫃深度2台尺,其實就是60公分左右;而標準門寬3台尺,大約是90公分。這樣記是不是簡單多了?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裝潢常見尺寸的對照,讓你一目了然:
台尺 | 公分(精確值) | 公分(簡易換算) |
---|---|---|
1 | 30.3 | 30 |
2 | 60.6 | 60 |
3 | 90.9 | 90 |
4 | 121.2 | 120 |
5 | 151.5 | 150 |
在實際應用上,像是要計算牆面長度時,可以先用捲尺量出公分數,再除以30就能快速換算成台尺。舉例來說,量到一面牆是360公分,360÷30=12,就是約12台尺。反過來說,如果師傅說這個櫃子要做5台尺,你就知道大概是150公分左右。
有時候會遇到更細的尺寸,比如半台尺或1/4台尺。這時候記住:半台尺≈15公分,1/4台尺≈7.5公分。像有些層板會做1台尺半,就是45公分左右。這些小技巧在跟木工師傅討論細節時特別實用,不用每次都拿計算機按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