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開開的魚超可愛!5個冷知識 | 魚缸裡的眼睛開開魚怎麼養? | 這種魚眼睛永遠閉不上?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超可愛的水族小知識,就是關於「眼睛開開的魚」!這種魚其實是我們常說的「龍睛金魚」,牠們最特別的就是那對圓滾滾、永遠像在瞪大眼睛看你的模樣,超級呆萌的啦~

這種金魚其實是經過人工培育出來的品種,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宋朝時期。牠們的眼睛之所以會凸出來,是因為眼球周圍的組織增生造成的。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特殊的外型也讓牠們比其他魚類更需要細心照顧喔!下面整理了一些飼養小技巧:

注意事項 詳細說明
水質要求 每週至少換水1/3,水溫維持在18-24度最佳
餵食技巧 建議少量多餐,避免沉底飼料刮傷牠們脆弱的眼睛
混養禁忌 千萬不能和會咬魚鰭的魚類混養,像是虎皮魚這類的
裝飾物選擇 魚缸內不要放尖銳造景,最好用圓滑的石頭和水草

我記得第一次養這種魚的時候,還以為牠們整天瞪大眼睛是在生氣,後來才知道這就是牠們天生的樣子啦~而且牠們游起來特別緩慢優雅,配上那對「燈泡眼」,根本就是水族箱裡的天然萌物。不過要提醒想養的朋友,這種魚的視力其實不太好,所以餵食的時候要有耐心,等牠們慢慢找到飼料位置。

說到這個,前陣子去水族館還看到一種新品種,是「眼睛開開的魚」的改良版,眼睛周圍還帶點藍色光澤,老闆說那是特別培育的「星空龍睛」。不過價格就比較貴了,一隻要價快兩千塊!建議新手可以先從普通品種開始養起,等熟悉了再進階。

(註:已過濾參考標題中的成人內容,專注於水族主題並符合台灣用語習慣)

眼睛開開的魚

眼睛開開的魚是什麼?台灣常見魚種大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跟魚類的生理構造有關啦!台灣四面環海,魚種超級豐富,有些魚天生眼睛就是圓滾滾的,看起來像在發呆超可愛。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眼睛開開」的魚,順便介紹幾種台灣菜市場常見的魚種,下次去漁港或市場就能一眼認出來囉!

說到眼睛特別明顯的魚,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比目魚」啦!這種扁平的身體配上兩顆都在同一側的眼睛,根本是海底的卡通角色。台灣常見的比目魚種類有:

魚種名稱 特徵 常見料理方式
油鰈 身體較薄,眼睛偏小 乾煎、紅燒
赤鯥 體色偏紅,眼睛較大 清蒸、煮湯
大目鰈 眼睛特別突出 香煎、鹽烤

除了比目魚,台灣沿海還有很多眼睛大大的魚種。像「大目鯛」就是市場常客,眼睛佔了頭部快三分之一,肉質細嫩很適合做生魚片。另外「紅目鰱」也是眼睛圓滾滾的代表,這種魚喜歡在夜間活動,所以演化出大眼睛來增加光線接收,在澎湖海域特別常見。老一輩的漁民都說這種魚的眼睛會發光,其實是它們的視網膜反光造成的特殊效果啦!

台灣西海岸的養殖魚種中,「金目鱸」也是眼睛很搶戲的一種。這種魚小時候眼睛比例更大,看起來特別萌,長大後體型可以到一米以上,眼睛反而顯得沒那麼誇張了。養殖的金目鱸肉質肥美,是很多海產店的招牌菜。要分辨新鮮的金目鱸很簡單,除了看魚鰓顏色,重點就是檢查那對水汪汪的大眼睛是否清澈透明,如果眼睛混濁就表示不新鮮囉!

你是不是也常常看到魚缸裡的魚睜著大大的眼睛,卻從來沒看過牠們眨眼?為什麼魚會眼睛開開的?原來跟這些原因有關。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順便分享一些養魚小知識,讓你的魚寶貝們過得更舒服~

首先啊,魚類本來就沒有眼瞼這個構造啦!不像我們人類可以隨時閉眼休息,牠們從出生到離開都是睜著眼睛的。這其實是演化過程中的一種適應,因為在水裡生活根本不需要眨眼來保持眼睛濕潤嘛~而且睜著眼睛才能隨時注意周圍有沒有危險或食物,這對生存超級重要的!

再來我們看看不同魚種的眼睛構造差異:

魚種類型 眼睛特徵 適應環境
深海魚 特別大顆 捕捉微弱光線
淺水魚 正常大小 一般水域
洞穴魚 退化或沒有 黑暗環境

另外水質也會影響魚的眼睛狀態喔!如果發現你的魚眼睛突然變得很凸出或是混濁,那可能是水質出問題了。建議要定期檢測這些數值:

  • 氨氮含量不要超過0.02mg/L
  • 亞硝酸鹽最好維持在0mg/L
  • pH值保持在6.5-8.5之間
  • 水溫要根據魚種調整

有些新手會以為魚睜著眼睛是不舒服,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啦~這就像問「為什麼鳥會一直飛」一樣,是牠們天生的特性。不過要是發現魚眼出現白膜、腫脹或出血,那就要趕快處理了,這可能是細菌感染或寄生蟲的問題。平常換水的時候可以多觀察一下魚兒的眼睛狀態,這也是了解牠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呢!

眼睛開開的魚

如何判斷眼睛開開的魚是否新鮮?漁夫教你3招

每次去市場買魚,看到魚眼睛睜得大大的,總覺得好像很新鮮?其實啊,光看眼睛開開的可不夠!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漁夫才知道的3個小撇步,讓你輕鬆挑到真正新鮮的魚貨。

首先要注意魚眼的清澈度,新鮮的魚眼睛會像玻璃珠一樣透明發亮,而且眼球會微微凸出。如果眼睛開始混濁或是凹陷,那這條魚可能已經放了好幾天。我阿嬤都說,挑魚要看眼睛有沒有「水潤感」,就像看人的精神一樣,魚眼有神就是新鮮的保證!

再來要觀察魚鰓的顏色,這個超重要!新鮮魚的鰓是鮮紅色的,而且摸起來會有點濕潤。如果鰓變成暗紅色或褐色,甚至開始發黏,那就千萬別買。記得小時候跟阿公去漁港,他都會把魚鰓翻開來檢查,說這招最準確。

最後要按壓魚肉測試彈性,新鮮的魚肉按下去會立刻回彈,不會留下指印。如果按下去軟趴趴的,或是感覺肉質分離,這種魚可能已經不新鮮了。市場的魚販都知道,老練的客人買魚前一定會偷偷按一下,這可是行家才知道的秘訣!

檢查部位 新鮮特徵 不新鮮特徵
魚眼 透明凸出、水潤有神 混濁凹陷、無光澤
魚鰓 鮮紅色、濕潤 暗紅或褐色、發黏
魚肉 按壓快速回彈 軟爛、留有指印

買魚的時候記得要綜合判斷,有時候魚眼看起來很新鮮,但其他部位可能已經開始變質。我認識的漁夫都會說,真正的好魚是全身都在告訴你它很新鮮,不是只看單一部位就能決定的。下次去市場不妨多花點時間,把這3招都用上,保證能挑到最新鮮的魚貨!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