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來烏龜?先看這篇 | 烏龜突然造訪該怎麼辦 | 撿到烏龜的處理SOP

最近家裡突然來了位不速之客——烏龜到家裡,就這樣在陽台角落安了家。說真的,一開始還以為是誰家的寵物跑出來了,結果觀察了幾天發現牠根本把這當自己地盤,每天悠哉地曬太陽,偶爾還會用爪子扒拉玻璃門要吃的,完全沒在客氣的啊!

養烏龜這件事比想像中麻煩,特別是要搞清楚牠的品種和習性。上網查資料時發現,原來台灣常見的烏龜分這幾種:

品種 特徵 食物偏好
巴西龜 耳朵旁有紅色斑塊 飼料、小魚蝦
斑龜 背甲有放射狀花紋 水生植物、螺類
食蛇龜 頭部呈三角形 蝸牛、昆蟲

我們家這位應該是斑龜,因為牠的殼上有明顯的放射紋路。為了不讓牠餓肚子,特地去水族館買了專用飼料,結果這傢伙挑食得很,反而更愛吃我們洗菜時掉在地上的地瓜葉,果然是台灣本土龜,口味很在地化呢!

現在每天早上最療癒的事,就是看牠趴在石頭上曬背的模樣。有時候我會把平板放在旁邊播自然紀錄片,牠居然會轉頭盯著螢幕看,不知道是不是把裡面的魚當真了。有次播到烏龜交配的片段,牠立刻縮進殼裡,笑死我了,原來烏龜也會害羞啊!

說到這個,前陣子鄰居阿嬤還很認真地警告我:「少年欸,烏龜入宅會帶財啦,但是不能隨便放生喔!」後來查了才知道,原來在台灣民間信仰中,烏龜確實被視為吉祥物,但隨意放生外來種會破壞生態。現在跟這隻龜少爺相處久了,反而覺得牠像是來監督我作息的家庭成員——每當我熬夜追劇,牠就會在玻璃缸裡製造噪音抗議,比老媽還嚴格!

烏龜到家裡

誰適合在家養烏龜?新手飼主必看指南

最近越來越多台灣人想養烏龜當寵物,但你知道嗎?烏龜雖然看起來很佛系,其實照顧起來也是需要花心思的。首先,你要評估自己的生活型態,烏龜適合生活節奏比較穩定的人,因為牠們需要固定的餵食和換水時間。如果你是那種三天兩頭就出差或是常常忘記事情的人,可能就要再考慮一下啦!

烏龜的種類很多,不同品種的習性和照顧方式也不太一樣。下面整理了幾種台灣常見的寵物龜,給新手參考:

龜種 成體大小 水陸需求 溫度要求 適合新手程度
巴西龜 15-25cm 水棲 22-28°C ★★★★☆
斑龜 20-30cm 水陸兩棲 24-30°C ★★★☆☆
食蝸龜 10-15cm 水棲 26-30°C ★★☆☆☆
屋頂龜 12-18cm 水棲 24-28°C ★★★☆☆

養烏龜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環境佈置了。很多人以為隨便拿個臉盆裝水就能養,其實烏龜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水質也要定期更換保持清潔。建議至少要準備比烏龜體型大5倍以上的容器,還要設置曬背區讓牠們可以上岸休息。水溫的控制也很重要,太冷或太熱都會影響烏龜的健康,冬天記得要加溫棒喔!

餵食方面,烏龜不是只吃飼料就好。雖然市售的烏龜飼料很方便,但還是要搭配新鮮的蔬菜、水果或是活餌(比如小魚、蝦仁)才能營養均衡。幼龜需要每天餵食,成龜可以2-3天餵一次。不過要注意餵食量,烏龜很容易吃太多變胖,對牠們的殼和內臟都不好。

最後要提醒的是,烏龜的壽命很長,有些種類可以活到20年以上。在決定飼養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負起這個長期責任。很多人一開始覺得烏龜很可愛就衝動飼養,後來因為搬家、結婚或是沒時間照顧就隨便棄養,這樣對烏龜真的很不公平。

什麼時候該帶烏龜看醫生?常見症狀解析

養烏龜的朋友們都知道,這些小傢伙平常看起來很淡定,但其實牠們生病時也很會忍痛。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當你家的龜龜出現哪些狀況時,就該趕緊帶去看醫生了!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食慾變差,如果平常愛吃的飼料突然連碰都不碰,或是吃得比往常少很多,這可能就是身體不舒服的警訊。特別是連續兩三天都不吃東西,那就真的要特別注意了。再來是活動力下降,健康的烏龜應該會在水裡游來游去,或是在陸地上爬行,如果變得懶洋洋的,整天都縮在殼裡不動,那也可能是有問題。

常見症狀 可能原因 建議處理方式
眼睛腫脹或睜不開 感染或維生素A缺乏 盡快就醫檢查
殼變軟或變形 鈣質不足或代謝問題 調整飲食並就診
呼吸困難或嘴巴開合 呼吸道感染 立即送醫治療
皮膚出現白斑或潰爛 真菌或細菌感染 保持環境清潔並就醫

另外要特別注意烏龜的排泄狀況,如果發現大便形狀異常、顏色奇怪,或是根本沒有排便,這都可能是消化系統出問題的徵兆。還有就是殼的狀況,健康的龜殼應該是堅硬平滑的,如果出現軟化、凹陷或是異常的斑點,都表示牠們的健康亮紅燈了。

最後提醒大家,烏龜是很會忍耐的動物,當你發現明顯異常時,通常病情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了。所以平常就要多觀察牠們的日常行為,建立對正常狀態的認知,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不對勁。飼養環境的溫度、水質和衛生也要特別注意,這些都是影響烏龜健康的重要因素。

烏龜到家裡

最近有養龜的朋友問我:「為什麼烏龜突然不吃東西?5個可能原因」,其實這個問題蠻常見的,尤其是新手飼主特別容易緊張。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狀況,幫你找出龜龜拒食的原因。

首先要注意環境溫度變化,烏龜是變溫動物,對溫度超級敏感。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如果水溫低於20度,很多龜就會開始食慾不振。建議用加溫棒維持在25-28度左右,特別是幼龜更需要穩定溫度。另外也要檢查是不是換了新環境,有些龜搬家後會緊張到1-2週都不吃東西,這屬於正常現象啦。

再來可能是生病的前兆,要特別觀察龜龜有沒有這些症狀:眼睛腫脹、鼻孔分泌物、殼變軟或出現白斑。像呼吸道感染、寄生蟲或維生素缺乏都會影響食慾,這時候最好帶去給專業的爬蟲獸醫檢查。我朋友家的斑龜之前就是這樣,後來發現是腸道寄生蟲作怪,吃藥後就恢復正常了。

飼料選擇也很關鍵,有些龜會挑食到讓人頭痛。像我家那隻地圖龜,換了三個品牌才找到牠肯吃的。可以試試看活餌如麵包蟲、小魚,或是把蔬菜切碎混在飼料裡。記得食物大小要適中,太大塊牠們會懶得咬。

最後這個原因很多人會忽略——發情期!特別是春天到夏天這段時間,公龜可能會因為想找伴侶而茶飯不思。我認識的飼主還遇過母龜在產卵前完全不吃東西的狀況,這時候給牠們多一點空間和隱蔽處會比較好。

可能原因 具體表現 解決建議
溫度過低 活動力下降、常躲在角落 使用加溫棒維持25-28度水溫
環境壓力 新龜剛到家、頻繁被打擾 保持環境安靜,給適應時間
健康問題 眼睛腫、流鼻水、殼異常 盡快就醫檢查治療
食物偏好 只吃特定食物、聞聞就走 嘗試不同食材混合餵食
生理周期 春季躁動、母龜懷卵 提供產卵區或減少干擾

飼養烏龜真的需要多點耐心觀察,有時候牠們只是心情不好或天氣影響。記得每天記錄進食狀況,如果超過兩週都不吃就要特別注意了。平時也要定期換水保持清潔,水質不好也會讓龜龜沒胃口喔!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