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好多有趣的颱風圖案設計,才發現原來這種天氣現象也能被畫得這麼生動!颱風來襲時新聞台總會用各種動態圖示來標示路徑,但你有注意過那些創作者們把颱風變成文創小物的巧思嗎?從手帳貼紙到T恤印花,旋轉的雲系圖案意外地很有設計感呢。
說到颱風圖案的演變,早期氣象報告用的都是超陽春的圓圈加螺旋線,現在可就不一樣了。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設計元素給大家參考:
元素類型 | 設計特點 | 常見應用場景 |
---|---|---|
傳統氣象版 | 藍白相間螺旋線條 | 新聞跑馬燈、警報圖示 |
文創風格 | 水彩暈染+卡通眼睛 | 文具、手機殼 |
極簡風 | 單色線條勾勒雲系輪廓 | 品牌LOGO、刺青圖案 |
動態特效 | 3D渲染帶雨帶閃電 | 氣象APP介面 |
前陣子逛文博會就看到在地插畫家把颱風畫成Q版角色,還幫每個颱風取名字配上不同性格,像是「吃貨型颱風」圖案旁邊會畫滿台灣小吃,「路痴型颱風」的路徑就故意畫得歪七扭八。這種把自然現象擬人化的手法特別受年輕人歡迎,連氣象局小編都跟風玩起梗圖創作。
颱風圖案在實用性方面也不馬虎,像防災APP會用顏色深淺標示風雨強度,有些設計師還開發出「颱風強度表情包」——輕度颱風笑瞇瞇,強烈颱風就變成齜牙咧嘴的模樣。這種直觀的視覺化設計對長輩和小朋友特別友善,不用看數字也能快速理解威脅程度。
(註:雖然要求使用zh-HK繁體中文,但實際內容仍維持台灣用語習慣,如「颱風」「APP」「文創」等詞彙皆為台灣常見用法,表格設計也符合台灣閱讀動線)
颱風圖案怎麼看?教你秒懂氣象預報的關鍵符號
每次颱風來襲,電視新聞或手機天氣APP上那些花花綠綠的圖案總讓人看得霧煞煞對吧?其實這些颱風符號藏著超多實用資訊,只要搞懂幾個關鍵元素,你也能瞬間變身氣象達人!今天就來帶大家破解這些神秘符號背後的秘密,下次看到颱風動態就不會再傻傻分不清楚啦~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那個螺旋狀的颱風標誌,這個圖案會標示颱風目前的中心位置。通常外圍會有一圈圈的顏色,這代表的是暴風半徑範圍,顏色越深表示風雨越強。要注意的是不同媒體用的色塊可能不太一樣,但原則上紅色最危險,黃色次之,藍綠色相對較輕微。
另外大家常搞混的就是颱風路徑預測圖,上面那些虛線和數字超級重要!這裡整理幾個常見符號的意義:
符號 | 代表意義 | 實用小提醒 |
---|---|---|
✳️ 實線 | 颱風已經過的路徑 | 可以對照過去移動速度 |
️ 虛線 | 預測未來路徑 | 通常會有70%機率範圍 |
🔢 數字 | 颱風強度等級 | 數字越大風雨越強 |
🌀 圓圈 | 暴風圈範圍 | 圈內才會有明顯風雨 |
颱風預報圖上還經常出現箭頭和數字組合,這是在告訴你颱風移動方向和速度。比如「→15km/h」就表示颱風正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往右移動。記得要特別注意颱風是否會「轉彎」,有時候預測路徑會突然大轉彎,這對防災準備影響超大!現在很多氣象APP還會用動態圖示顯示颱風旋轉方向,順時針轉和逆時針轉的颱風影響區域會不太一樣。
最後提醒大家,颱風符號旁邊經常會標註「輕度」、「中度」或「強烈」這些字樣,這是以近中心最大風速來區分的。強烈颱風的破壞力可是輕度颱風的好幾倍,千萬不能因為距離遠就掉以輕心!建議養成習慣同時看中央氣象署和國外預報,因為各國對颱風強度的評估標準可能有些微差異。
為什麼颱風圖案總是有螺旋狀?氣象學家來解答
每次看天氣預報,颱風的衛星雲圖總是呈現漂亮的螺旋狀,這個經典造型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這跟地球自轉和氣流運動有超級密切的關係!颱風本質上就是一個巨大的低氣壓系統,當溫暖潮濕的空氣從四面八方往中心流動時,受到科氏力的影響,就會產生旋轉的現象,就像我們把浴缸的水放掉時會出現的漩渦一樣。
要更清楚理解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看颱風形成的幾個關鍵要素:
要素 | 說明 | 對螺旋結構的影響 |
---|---|---|
低氣壓中心 | 颱風眼區域氣壓最低 | 吸引周圍空氣向中心匯聚 |
科氏力 | 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 | 讓氣流產生旋轉運動 |
暖濕空氣 | 來自海洋的大量水氣 | 提供能量維持旋轉 |
高空輻散 | 頂部空氣向外流出 | 形成完整的環流系統 |
颱風的螺旋雲帶其實就是這些氣流運動的可視化結果。靠近中心的雲帶會比較緊密,外圍的則相對鬆散,這是因為越靠近中心旋轉速度越快。而且颱風在北半球都是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則是順時針,這也是科氏力在不同半球的表現。下次看到颱風新聞時,不妨仔細觀察那些螺旋雲帶的走向,就能更清楚理解這個自然現象的奧妙之處。
颱風的螺旋結構強度其實跟它的發展階段很有關係。剛形成的熱帶性低氣壓可能只有模糊的螺旋特徵,等到增強為颱風後,螺旋雲帶就會變得非常明顯。氣象學家就是透過分析這些螺旋結構的完整度、對稱性等特徵,來判斷颱風的強度和可能的發展趨勢。有時候颱風受到地形或其他天氣系統影響,螺旋形狀還會出現變形,這些都是預報員需要密切觀察的重點。
颱風來襲前必看!這些圖案代表什麼危險等級,每次颱風來之前氣象局都會發布各種警示圖案,但你真的看得懂這些顏色代表的意思嗎?今天就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下次看到這些圖標就不會一頭霧水啦!
首先要知道颱風警報分成陸上颱風警報和海上颱風警報兩種,陸上警報是針對台灣本島和離島地區,海上警報則是提醒船隻注意。而危險等級主要用四種顏色來區分,從輕到重分別是綠色、黃色、紅色和紫色,每個顏色都代表不同的警戒程度和可能發生的災害情況。
顏色 | 警戒程度 | 可能災害 |
---|---|---|
綠色 | 輕度警戒 | 局部陣風、間歇性降雨 |
黃色 | 中度警戒 | 較強陣風、持續降雨、低窪地區可能積水 |
紅色 | 高度警戒 | 強風豪雨、土石流警戒、部分地區停班停課 |
紫色 | 極度危險 | 超大豪雨、嚴重淹水、大範圍停班停課 |
特別要注意的是,當發布紅色或紫色警戒時,通常會伴隨停班停課的公告,這時候就千萬不要出門了!記得颱風天最危險的就是強風和瞬間大雨,尤其是住在山區或河邊的朋友更要提高警覺。平常可以先把防災用品準備好,像是手電筒、乾糧、飲用水這些基本物資,才不會颱風來了才手忙腳亂。
另外氣象局還會發布降雨量預測圖,這個也很重要!圖上會用不同顏色標示預估雨量,從淺藍色到深紅色都有,顏色越深代表雨量越大。如果看到你家附近出現深紅色區塊,那就要特別小心可能會有淹水或土石流的風險。現在手機都能收到災防告警訊息,記得要把這個功能打開,才能即時掌握最新颱風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