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文創圈最夯的話題非「百面開」莫屬啦!這個由2024臺灣文博會帶來的概念,把台灣各地文化特色像翻書一樣一頁頁展開給大家看。說真的,光是看到台南主展場那700個攤位同時開箱的盛況,就讓人忍不住想立刻衝去現場感受那股文創能量。
說到「百面開」的精彩內容,絕對不能錯過期間限定的10條文化走讀路線。這些路線可不是隨便安排,每條都藏著台灣人共同的記憶點。像是鹽水八角樓的老故事、安平樹屋的奇幻氛圍,還有總爺藝文中心的紅磚老廠房,走一趟下來就像把台灣400年歷史都濃縮在腳步裡。特別整理了幾條最受歡迎的路線給大家參考:
走讀路線 | 特色亮點 | 推薦程度 |
---|---|---|
鹽水月津風華 | 八角樓古蹟、月之美術館 | ★★★★★ |
安平樹屋探秘 | 老榕樹共生奇景、德記洋行 | ★★★★☆ |
總爺糖廠記憶 | 日治時期紅磚建築、藝術展演 | ★★★★☆ |
神農街老時光 | 百年街屋、文青小店聚集地 | ★★★★★ |
這次文博會最讓人驚豔的是,連平常不太注意的巷弄角落都被挖掘出新意。像是台南老市場的攤販變成臨時展區,傳統糕餅模具突然變成藝術品,這種「把生活變展覽」的巧思,完全體現了「百面開」想傳達的精神——台灣文化從來就不是單一面向,而是由無數日常累積出來的精彩。
活動期間還遇到不少在地藝術家親自導覽,他們用台語混著國語講古的樣子特別親切。有個做茄芷袋的阿伯說,他從來沒想過自己編的袋子會變成文創商品,更沒想到能進到文博會展場。這種素人創作者與專業策展的碰撞,正是「百面開」最迷人的地方——讓每個台灣人都能成為文化展演的一部分。
百面開箱!文博會700攤位帶你認識台灣文化,這場年度盛事正在台北花博公園熱鬧展開!走進展場就像打開一個超大驚喜包,從傳統工藝到數位文創,還有超多你沒看過的在地品牌,每個角落都藏著台灣人最驕傲的文化DNA。小編實際逛了一圈,發現今年特別多互動體驗區,讓你可以親手做藍染、捏陶土,完全就是玩中學的概念啊!
這次展區規劃超用心,特別整理幾個必逛重點給大家參考:
展區類別 | 特色亮點 | 推薦攤位數 |
---|---|---|
傳統工藝 | 老師傅現場示範交趾陶、木雕 | 120+ |
地方創生 | 全台22縣市特色物產一次收錄 | 200+ |
數位藝術 | VR體驗廟宇文化、AR互動繪本 | 80+ |
飲食文化 | 從辦桌菜到夜市小吃完整呈現 | 150+ |
現場最讓人驚豔的是「台味設計」專區,把阿嬤花布、茄芷袋這些懷舊元素變成超潮文創品,連外國遊客都搶著拍照。小編私心最愛台南攤位的「椪餅冰淇淋」,把傳統點心變身網美甜點,排隊人龍從來沒斷過。還有人氣爆棚的「神明聯名」系列,Q版三太子公仔和媽祖手機支架可愛到犯規,工作人員說開幕兩天就快賣光啦!
走到二樓突然聞到陣陣茶香,原來是坪林茶農正在示範手沖茶藝。旁邊還有年輕人把茶葉做成巧克力、香皂等創意商品,完全打破對茶文化的想像。在地圖書區發現超多獨立出版社的限量刊物,講台灣民俗故事的那本繪本畫風細膩到讓人想收藏。工作人員偷偷說下午三點有布袋戲大師要來表演,小編已經準備卡位了!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何時能參觀百面開展?2024文博會完整時程表」到底什麼時候公布啊?雖然現在已經是2025年了,但去年文博會的資訊還是很多人想回顧參考,畢竟這場文化盛事每年都吸引超多人潮,提早規劃行程才不會錯過精彩內容。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2024年文博會的完整時程,讓想規劃參觀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2024年文博會主展區在台北世貿一館,從8月15日開始連續展出10天,每天開放時間不太一樣,週末還特別延長到晚上8點。周邊的衛星展區像是松山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都同步開展,但開放時間會有些差異。以下是詳細的時程表:
展區 | 日期 | 開放時間 | 備註 |
---|---|---|---|
世貿一館主展 | 8/15(四)-8/24(六) | 10:00-18:00 | 8/17-18延長至20:00 |
松山文創 | 8/15(四)-9/1(日) | 09:00-18:00 | 週一休館 |
華山1914 | 8/15(四)-8/31(六) | 10:00-20:00 | 週日提早至18:00閉館 |
特別要注意的是,主展區在最後兩天(8/23-8/24)人潮會特別多,因為很多展商會開始出清商品,價格通常比較優惠。如果想避開人擠人的狀況,建議可以選擇平日早上剛開館的時間去,那時候人最少逛起來最舒服。另外松山文創的展期比其他地方長,到9月初都還能看到部分展覽,時間彈性比較大。
百面開展是文博會的重頭戲之一,每年都會聚集台灣各地最優秀的文創品牌,從傳統工藝到現代設計應有盡有。記得去年還有推出限定聯名商品,像是鶯歌陶瓷與新銳設計師合作的茶具組,還有客家藍染結合街頭潮牌的限定T恤,這些都是只有展期才買得到的特別款。建議大家可以先上官網查好想看的攤位位置,才不會在展場裡繞來繞去浪費時間。
為何要關注百面開?台灣文創的多元魅力在這,這幾年台灣的文創能量真的越來越猛,從街邊小店到大型展覽,處處都能感受到那種獨特的「台味」創意。百面開這個概念就像是在說台灣文創的千變萬化,不管是傳統工藝還是現代設計,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台灣文創到底有哪些讓人驚豔的地方,還有為什麼我們都該多關注這些在地的創意火花。
首先,台灣文創最厲害的就是能把老東西玩出新花樣。像是把傳統廟宇的圖騰變成潮T設計,或是用客家花布做成時尚包包,這種「老靈魂新身體」的混搭風格,真的只有台灣才做得這麼自然。而且這些作品不只是好看,還藏著滿滿的文化故事,讓人一看就覺得親切。以下整理幾個台灣文創的經典案例:
類型 | 代表作品 | 特色 |
---|---|---|
傳統創新 | 霹靂布袋戲潮玩 | 偶動漫結合3D科技 |
在地食材 | 茶籽堂沐浴系列 | 用台灣苦茶油開發天然洗沐用品 |
空間改造 | 華山1914文創園區 | 舊酒廠變身藝文展演空間 |
工藝再生 | 藺草編織時尚配件 | 百年工藝與現代設計結合 |
再來,台灣文創還有一個超強的優勢,就是「小確幸」的細膩感。從一杯手沖咖啡的包裝設計,到一本獨立出版的插畫書,處處都能感受到創作者對細節的堅持。這種「龜毛」精神反而成了台灣文創的招牌,讓我們的產品在國際上特別有辨識度。而且很多文創品牌都是從巷弄裡的小工作室起家,慢慢做出名氣,這種草根生命力也是台灣獨有的風景。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台灣文創的「接地氣」特質。不管是夜市主題的文具,還是用台語發音的貼圖,都能讓人會心一笑。這些創作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台灣人就是有本事把日常的酸甜苦辣,變成讓人想收藏的創意結晶。而且這些作品常常帶著一點幽默感,讓人看了心情就很好,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台派正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