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捲風來襲!這些避難知識必看 | 遇到龍捲風該怎麼辦?專家教你 | 龍捲風形成原因大解密

最近天氣真的越來越極端了,前陣子美國中西部又出現超強的龍捲風,把整片農田都捲上天,看到新聞畫面真的嚇死人。這種極端天氣在台灣雖然比較少見,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發生,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龍捲風的相關知識,順便分享一些防災小撇步。

龍捲風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氣候條件,主要是在冷暖空氣劇烈交會的時候。根據氣象資料統計,最容易出現龍捲風的季節是春季到初夏,特別是在午後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雖然台灣發生龍捲風的機率比美國低很多,但過去還是有紀錄的,像是2013年台南就出現過小型龍捲風,造成部分農損。

龍捲風等級 風速(km/h) 可能造成的破壞
EF0 105-137 樹枝折斷、招牌損壞
EF1 138-177 屋頂被掀、活動房屋翻覆
EF2 178-217 房屋結構嚴重受損、汽車被吹翻
EF3 218-266 整層樓被吹走、火車脫軌
EF4 267-322 堅固房屋被夷平、汽車被拋擲
EF5 >322 建築物被徹底摧毀、混凝土結構受損

如果真的遇到龍捲風警報,最重要的就是趕快找堅固的建築物躲避。最好是到地下室或建築物最底層的內側房間,遠離窗戶。如果是在外面開車,千萬不要試圖開車逃離龍捲風,因為它的移動路線很難預測。應該立即下車,找附近最低窪的地方趴下,用手保護頭部。

說到防災準備,平常家裡最好準備一個緊急避難包,裡面放些乾糧、水、手電筒、電池、急救用品和重要文件影本。雖然龍捲風在台灣不常見,但颱風來的時候這些準備也很實用。另外現在手機都能收到災防告警訊息,記得要開啟這個功能,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警報。

龍捲風

龍捲風來襲時該怎麼保命?這些避難技巧你一定要知道。台灣雖然不是龍捲風好發地區,但近年極端氣候增加,偶爾還是會出現小規模的龍捲風,特別是在午後雷陣雨旺盛的季節。如果真的遇到龍捲風來襲,千萬不要慌張,記住以下這些實用的避難技巧,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對避難位置」,龍捲風的破壞力主要來自強風和飛散的碎片。理想避難處要符合「低、內、堅固」三個原則:地下室是最佳選擇,沒有的話就找建築物最內側的房間,遠離窗戶和外牆。千萬別躲在車庫或活動式房屋裡,這些結構根本擋不住龍捲風的威力。如果人在戶外來不及進屋,就找附近最低窪的地方趴下,用手保護頭頸部。

情境 正確做法 常見錯誤
在家 躲地下室或內側浴室 站在窗邊觀察龍捲風動向
在辦公室 躲內部樓梯間或無窗會議室 搭乘電梯下樓
在戶外 找溝渠或低窪處趴下 試圖開車逃離
在車上 立即下車找堅固建築物躲避 繼續行駛或躲在車內

平時就要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住在空曠地區的朋友。建議在家裡預先規劃好避難路線,準備好急救包,裡面放上手電筒、電池、瓶裝水、乾糧和常用藥品。手機也要下載氣象警報APP,設定好即時通知。龍捲風來襲前通常會有明顯徵兆,像是天空突然變暗綠色的、聽到類似火車的轟鳴聲、或是看到漏斗狀雲層形成,這些都是要立即避難的警訊。

如果真的不幸被困在受損建築物裡,記得用衣物或布料捂住口鼻避免吸入灰塵,敲擊管道或牆壁發出求救信號。千萬不要隨便移動重物,以免造成二次坍塌。等待救援時要保持冷靜,用手機撥打119求救時要清楚說明受困位置和周邊明顯地標。平常多演練幾次避難流程真的很有幫助,畢竟龍捲風從形成到來襲往往只有短短幾分鐘反應時間。

為什麼台灣很少出現龍捲風?專家解析氣候關鍵因素

每次看到國外龍捲風肆虐的新聞,台灣人總會好奇:「我們這裡怎麼幾乎沒見過?」其實這跟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大有關係。氣象專家指出,龍捲風形成需要「平坦地形」、「強烈對流」和「風切變」三個關鍵要素同時到位,但台灣剛好都缺了這些條件。

先說地形,台灣雖然有颱風,但中央山脈就像天然的屏障。當不穩定氣流從太平洋過來時,高聳的山脈會把能量打散,根本沒機會形成那種直衝天際的漏斗雲。反觀美國中西部大平原,一望無際的地形讓冷暖空氣可以盡情對撞,龍捲風當然就容易產生。

再來看氣候數據比較:

地區 年平均龍捲風次數 主要發生季節 地形特徵
美國中西部 1,200+ 春夏季 平坦大平原
台灣 <1 幾乎無 多山地形

另外台灣周邊海域的溫度變化也沒那麼劇烈。龍捲風最愛的「超級胞」雷暴需要極端的溫差來提供能量,但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調節讓溫度相對穩定。就算夏天午後雷陣雨再猛,頂多就是下下冰雹,要形成那種破壞力驚人的龍捲風實在太難了。

不過專家也提醒,雖然機率極低,但台灣並非完全零風險。歷史上還是有過幾次疑似龍捲風的紀錄,像是2013年台南曾出現過漏斗雲。只是跟國外動輒摧毀整座小鎮的威力相比,台灣的「迷你版」龍捲風簡直像小朋友的玩具。

龍捲風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龍捲風最常在哪個季節出現?台灣極端天氣新觀察」,其實台灣雖然不是龍捲風好發區,但隨著氣候變遷,這幾年真的越來越常聽到相關報導。根據氣象專家的觀察,台灣龍捲風主要出現在春末夏初的過渡期,特別是5-6月梅雨季節前後,這時候冷暖空氣交會激烈,容易形成劇烈對流天氣。

說到台灣的極端天氣,這幾年真的越來越誇張。除了龍捲風,像是突然的超大豪雨、破紀錄高溫都變成家常便飯。我記得去年台南就出現過小型龍捲風,把路邊的招牌都捲飛了,超嚇人的!氣象局也提醒,未來這種極端天氣可能會更頻繁,大家真的要提高警覺。

季節 龍捲風發生機率 主要發生區域 常見天氣型態
春季 中等 西部平原 鋒面過境
夏季 較高 沿海地區 午後雷陣雨
秋季 較低 零星發生 颱風外圍環流
冬季 極少 幾乎無紀錄 東北季風影響

其實台灣的地形比較特殊,中央山脈會擋住很多天氣系統,所以龍捲風規模通常不會像美國那麼大。但這幾年氣候真的變很多,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都發生了。像上個月高雄才出現罕見的「水龍捲」,在海面上形成超壯觀的漏斗雲,讓很多漁民都看傻眼。氣象專家說,這種現象跟海水溫度升高有很大關係,未來可能會更常見。

說到防範措施,雖然龍捲風預報難度很高,但還是有跡可循。如果發現天空突然變暗、出現漏斗雲,或是聽到類似火車經過的轟隆聲,就要趕快找堅固的建築物躲避。千萬不要待在空曠地方或車子裡,因為龍捲風的破壞力真的很驚人。平常也要多注意氣象局的即時警報,現在手機都會收到推播通知,算是多一層保障。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