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裝潢新家時,才發現原來「門多高」這件事比想像中重要很多。台灣常見的標準門高是210公分,但其實不同空間的門高度都有講究,選錯的話不只影響美觀,連家具搬運都會卡關。今天就來分享幾個關於門高的實用知識,給正在裝修或未來有打算的朋友參考。
先說說常見的門高規格吧,整理成表格比較清楚:
空間類型 | 建議門高(cm) | 特殊考量 |
---|---|---|
一般房間門 | 200-210 | 適合大多數台灣住宅 |
浴室門 | 190-200 | 考慮通風和隱私 |
廚房推拉門 | 220-240 | 要預留家電搬運空間 |
大樓防火門 | 210-230 | 法規要求 |
別墅大門 | 240-300 | 氣派感與採光需求 |
記得去年朋友家裝修,就是沒注意門高問題,結果買的進口沙發卡在玄關進不去,最後只好把門框整個拆掉重做,多花了快兩萬塊。師傅說這種情況很常見,特別是現在流行那種L型大沙發或king size床架,門如果做太矮真的會很麻煩。
除了實用性,門高其實也會影響空間感。像我們台灣房子普遍不大,如果把門做到220公分以上,視覺上整個房間會感覺更寬敞。不過要注意的是,門變高相對門框也要加強,不然用久了容易變形。我老家就是這樣,三十年的老房子門框都歪了,每次關門都要用力往上抬才關得起來,超級麻煩的。
另外一個小撇步是,如果要做系統櫃或訂製家具,記得先量好門高再決定尺寸。之前看過有人衣櫃做到頂,結果發現門只有200公分,衣櫃上層根本放不了東西,拿取也不方便,等於浪費了快30公分的空間。現在新建案很多都已經把門高做到230公分了,就是為了配合這種到頂設計的收納櫃。
門多高才符合人體工學?專家教你挑選最舒適高度
每次搬家或裝修最頭痛的就是門的高度問題啦!太高像倉庫門,太矮又容易撞到頭,到底門多高才符合人體工學?專家教你挑選最舒適高度其實有標準可循。台灣常見的住宅門高度大概落在190-210公分之間,但這個數字不是隨便定的喔,要考慮到我們亞洲人的平均身高、日常習慣動作,還有家具搬運的便利性。
根據人體工學研究,門框頂部最好比家中最高成員高出15公分以上,這樣進出才不會有壓迫感。像我們台灣男生平均身高大約173公分,女生160公分左右,所以一般200公分高的門就很夠用。不過如果你家有特別高的人(超過185公分),建議做到210公分會更舒服。
門類型 | 建議高度(公分) | 適用場合 |
---|---|---|
一般室內門 | 190-200 | 臥室、浴室 |
大門/玄關門 | 200-210 | 公寓大門、透天厝入口 |
特殊需求門 | 210以上 | 挑高設計、身高較高家庭 |
除了高度,門的寬度也很重要喔!標準單開門寬度建議至少80公分,這樣搬家具或推嬰兒車才不會卡卡的。浴室門可以稍微窄一點,但最好不要少於70公分。現在很多新建案為了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會把門做到220公分高,但要注意這樣可能會影響冷房效果,夏天冷氣容易跑掉。
另外提醒大家,如果家裡有長輩或行動不便者,門檻高度最好不要超過2公分,不然容易被絆到。有些設計師會建議做無門檻設計,這樣輪椅進出更方便。挑門的時候記得把這些小細節都考慮進去,住起來才會真正舒服啦!
為什麼台灣老宅的門都比較矮?原來有這些歷史原因
走在台灣的老街巷弄裡,你有沒有發現那些百年老宅的門框特別矮?每次進出都要稍微低頭,這可不是因為古人長得比較矮小,背後其實藏著有趣的歷史故事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矮門的由來,看完保證你下次經過老房子會有全新的感受。
首先,台灣早期的建築受到閩南文化影響很深。老一輩的師傅在建房時有個觀念,認為門檻高、門框矮可以「聚財納氣」。他們相信這樣設計能防止家裡的財氣外流,就像我們現在會在大門掛門簾擋煞一樣。而且啊,以前的房子天花板本來就不高,門做矮一點整體比例才協調,不然會顯得很突兀。
另外一個實用原因是防盜功能。你知道嗎?以前的門做矮一點,小偷要爬進來會特別費力。因為門矮代表開口小,入侵者得花更多時間鑽進來,這樣屋主就更容易發現動靜。而且老房子的門通常還會搭配高門檻,雙重防護的概念,這設計真的很聰明對吧!
最後要說的是氣候因素。台灣夏天颱風多,冬天東北季風又強,矮門能減少強風直接灌入屋內。特別是早期玻璃不普及,門窗都是用木條拼接的,門做矮一點比較不容易被風吹壞。這種因地制宜的設計,展現出古人生活的智慧呢!
矮門原因 | 具體說明 | 現代影響 |
---|---|---|
風水觀念 | 聚財納氣,防止財運外洩 | 現今部分傳統建築仍保留此設計 |
防盜功能 | 限制入侵者行動,增加偷竊難度 | 現代防盜技術取代此功能 |
氣候適應 | 抵禦強風,減少建築損壞 | 新建材出現後此需求降低 |
說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老宅的矮門通常都做得特別厚實?那是因為早期木材取得不易,師傅們會把門板做得又厚又重,這樣開關時還會發出「咿呀」的聲音,等於是自帶防盜警報系統呢!下次經過老房子,不妨多觀察這些細節,真的會發現很多古人生活的巧思。
裝潢新手必看!測量門高時最容易犯的3個錯誤,這篇幫你避開那些讓人後悔的雷區。很多人在裝潢時以為量門高很簡單,結果買了門才發現尺寸不對,又要花錢重做。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際案例中常見的錯誤,讓你一次搞懂怎麼量才準確。
第一個常見錯誤是「忘記扣除地板厚度」。很多人直接從地面量到門框頂部,但其實地板鋪好後會增加高度。建議先用水平儀確認完成面高度,特別是磁磚或木地板的厚度差異很大。比如磁磚通常要留1.5-2公分,而超耐磨木地板可能只要0.8公分。
第二個錯誤是「沒注意門框變形」。老房子的門框常因為潮濕或地震歪斜,只量單一邊會出問題。正確做法是要量左、中、右三個位置,取最小值。像去年台北有間老公寓,屋主只量中間是210公分,結果實際左邊只有208公分,門片根本裝不進去。
第三個錯誤最容易被忽略:「沒預留開門空間」。特別是推拉門或外開門,要記得算上門扇轉動的範圍。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門型的預留空間建議:
門型 | 預留空間建議 | 備註 |
---|---|---|
一般內開門 | 高度+1cm | 避免刮地板 |
外開門 | 高度+2cm | 要考慮門扇完全打開 |
推拉門 | 高度+0.5cm | 軌道會佔用部分空間 |
實際測量時還要注意門框材質,像是金屬門框和木門框的收邊方式不同。鋁框門通常要留更多空隙來打發泡劑,而木框門則要注意防潮處理。建議帶捲尺、雷射測距儀和筆記本,把每個細節都記錄下來才不會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