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佈置一直是很多台灣人改造老屋或善用空間的首選,尤其是那種斜屋頂的小閣樓,好好規劃真的能變身超有fu的祕密基地。我自己就超愛窩在閣樓看書、追劇,那種被包圍的安全感是其他空間比不來的。
先來分享幾個實用的閣樓佈置重點,記得斜屋頂最低處至少要留90公分以上才不會撞到頭,像我家就是用這種配置:
區域 | 建議高度 | 適合用途 |
---|---|---|
站立區 | 180cm↑ | 走動、掛衣服 |
坐臥區 | 120-150cm | 沙發床、懶人骨頭 |
收納角落 | 60-90cm | 抽屜櫃、行李箱堆放 |
採光部分強烈建議裝天窗或太陽能導光管,我們家裝了之後白天根本不用開燈。最近很流行那種可以遙控開關的電動天窗,下雨會自動關閉超方便,雖然價格要2-3萬但真心值得投資。牆面顏色推薦用淺木色或米白色系,搭配暖黃燈泡整個空間會看起來更挑高。
收納絕對是閣樓成敗關鍵!我發現用那種可疊放的布藝收納箱最實用,像無印良品的PP收納盒就很好搭配。特別提醒要留通風孔或裝個除濕機,之前我朋友沒注意結果皮箱全部發霉超慘。現在很多文青咖啡廳那種工業風鐵架也很適合閣樓,既能當書架又能掛衣服,一物多用才不會讓小空間看起來更擠。
地板材質要特別注意,我家原本鋪實木結果冬天冷到爆,後來改鋪超耐磨木地板加巧拼地毯就好很多。最近看到有人用那種仿木紋的SPC石塑地板,防水又耐磨,很適合台灣潮濕氣候。記得樓梯扶手要裝牢固點,我有次半夜下樓差點踩空,後來加裝感應式小夜燈就安全多了。
誰適合把閣樓改造成卧室?小空間也能超舒適。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重點,連最難搞的斜頂空間都能變成超chill的私人小天地。最近台灣越來越多人開始玩老屋改造,特別是頂樓加蓋或透天厝的閣樓,稍微整理一下根本是撿到寶!
首先來看哪些人最適合做閣樓卧室改造:
適合族群 | 改造優勢 |
---|---|
預算有限小資族 | 不用花大錢買房,利用既有空間省租金 |
在家工作者 | 安靜不受打擾,斜窗自然光超適合工作 |
收藏控 | 畸零空間變展示區,公仔、書本都能擺 |
租屋族 | 房東通常不太管閣樓怎麼用,自己改造CP值高 |
閣樓改卧室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那些奇奇怪怪的樑柱和斜角,但其實這些「缺點」反而能變成特色。像我自己就把斜頂下方做成收納區,買幾個ikea的收納盒塞進去,衣服棉被通通藏好藏滿。牆面漆上淺色油漆,再掛串LED燈泡,晚上開燈根本像在咖啡廳一樣有氣氛。
通風問題很多人會擔心,其實現在台灣很多建材行都有賣那種靜音換氣扇,裝在老虎窗旁邊完全不佔空間。夏天怕熱的話,建議鋪木地板再加張藤蓆,比直接睡磁磚涼快很多。記得要在樓梯口裝個簾子,不然冷氣會跑掉,這個是過來人的血淚教訓啊!
採光部分真的不用太糾結,與其硬要開天窗(貴又容易漏水),不如學我朋友用「偷光術」:在斜頂裝大片鏡面,把對面大樓反射的光線引進來,白天根本不用開燈。牆面選米白色系會讓空間看起來更大,最近特力屋有出一款防霉乳膠漆很適合台灣潮濕氣候。
什麼時候該開始規劃閣樓佈置?避開這些NG時機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好多朋友都在問我閣樓到底該怎麼規劃比較好。其實啊,規劃閣樓真的要看時機,選錯時間點開始弄,不只會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還可能多花冤枉錢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絕對要避開的NG時段,讓你的閣樓改造計畫更順利。
首先最不推薦的就是梅雨季節動工,特別是現在這種濕度動不動就破80%的日子。你想啊,閣樓本來就比較悶熱潮濕,這時候搬材料上去或是做木工,很容易發霉變形。我鄰居上個月就是不信邪,結果新買的松木層板才裝兩週就開始彎曲,真的會欲哭無淚。
再來就是過年前後這段期間也要小心,雖然大家都想趁年假整理家裡,但這時候師傅最難找,工錢還會漲個2-3成。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哪些時段要特別注意:
NG時段 | 主要問題 | 替代方案 |
---|---|---|
5-6月梅雨季 | 濕度高導致材料變形 | 改採防潮建材或延後施工 |
12-1月年節期間 | 工班難找、價格飆漲 | 提前預約或避開旺季 |
盛夏正午時段 | 閣樓溫度可能超過40度 | 選清晨或傍晚施工 |
另外很多人會忽略施工時段,大中午跑去閣樓量尺寸或搬東西根本是自虐。記得去年七月我幫表妹規劃閣樓收納,下午兩點上去不到十分鐘就滿身汗,連雷射測距儀都因為高溫當機,真的超糗。建議要嘛一大早處理,要嘛就等太陽下山後再動工,不然真的會中暑。
還有一個隱藏版地雷時機就是家裡有重大活動前,像是要辦婚禮或小孩滿月宴之前。這時候全家都忙翻天了,硬要擠時間改造閣樓只會讓自己壓力更大。我同事就是婚禮前兩週突發奇想要整理閣樓,結果油漆味散不掉,最後只好臨時改到飯店辦儀式,多花了十幾萬超級划不來。
為什麼台北老屋閣樓總是很悶熱?解決方案在這
台北的老房子閣樓每到夏天就像個大蒸籠,真的會熱到讓人受不了!這其實跟老屋的建築結構和台北盆地地形有很大關係。老房子通常沒有做好隔熱層,鐵皮屋頂直接吸收太陽熱能,加上閣樓空間小、通風差,熱氣完全散不出去。更慘的是台北盆地地形就像個大碗公,熱空氣容易堆積,讓老屋閣樓變成名副其實的「烤箱」。
要改善這種情況,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首先最重要的是加強通風,裝設排風扇或對流窗戶讓空氣流通。再來就是隔熱工程,在屋頂加裝隔熱材質或塗隔熱漆都很有效。如果預算有限,也可以先用簡單的方法暫時降溫,像是鋪設隔熱墊或種植爬藤植物遮陽。
解決方案 | 優點 | 缺點 | 適合對象 |
---|---|---|---|
安裝排風扇 | 立即見效、價格中等 | 需用電、有噪音 | 預算有限者 |
屋頂隔熱工程 | 效果持久 | 施工較麻煩、價格高 | 長期居住者 |
種植爬藤植物 | 環保美觀 | 需時間生長 | 有耐心者 |
使用隔熱漆 | 施工簡單 | 需定期重塗 | 想快速改善者 |
其實老屋閣樓會這麼熱,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原因就是電器散熱。很多人會把熱水器或網路設備放在閣樓,這些機器運轉時會產生額外熱量。建議可以把這些電器移到通風較好的地方,或是加裝散熱風扇。另外窗簾的選擇也很重要,深色窗簾雖然遮光但會吸熱,改用淺色隔熱窗簾效果會更好。
說到實際操作,我自己試過最經濟實惠的方法是在閣樓地板鋪設鋁箔隔熱墊,再搭配一台強力循環扇。這樣花不到五千塊,溫度就能降個3-5度,晚上睡覺明顯舒服很多。如果是租屋族不能大改裝潢,也可以試試看把冰塊放在臉盆裡,用電風扇對著吹,雖然效果短暫但緊急時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