姪,指兄弟姊妹之子女,又稱作侄。

弔唁時,親屬送贈的花圈、花牌通常採用矮腳設計,方便安置於靈堂。男性輓辭的上款多會使用「千古」,而女性則多用「靈右」。

孝侄 Play

送贈禮品時,可使用中文或英文姓名。直系親屬、配偶或子女所送贈的花圈或花牌上,死者姓名(尊稱「先人」)可只標註姓名,不寫姓氏。送禮者姓名也可只寫姓名,不寫姓氏。

孝侄

以下是「姑」、「伯」、「叔」與「姪」的親屬關係表格:

稱謂 性別 與送禮者關係
姑母 女性 姑姑
伯父 男性 伯伯
叔父 男性 叔叔
姪子 男性 兄或弟之子
姪女 女性 兄或弟之女

孝侄:中國傳統倫理中的楷模

孝侄是中國傳統倫理價值觀中的重要概念,指對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美德。這種美德自古以來就受到重視,並在諸多典籍中有所記載。

孝侄的具體表現

孝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孝道 侄道
侍奉父母,養育供養 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
聽從父母的教誨 和睦相處,互相關心
贍養父母,不讓他們受苦 在困難時提供幫助
探望父母,盡力關心 紀念和祭祀祖先

孝侄的典範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孝侄的典範,他們的事跡廣為流傳,成為後世學習的榜樣。其中 наиболее著名的是:

孔融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自幼就有禮孝之心,年僅九歲時,就把梨讓給哥哥,受到魯國國相劉表的讚賞。

孟孝琚

孟孝琚是魏晉時期的著名孝子。他母親生病卧牀,他日夜侍奉,親自替母親嘗藥餵飯。母親去世後,他哀痛不已,守孝三年,滴水不進,最終殉母而去。

陸贄

陸贄是唐朝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他奉養母親非常孝順,經常自己動手洗衣做飯,照顧母親的起居。

孝侄的社會意義

孝侄的美德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促進家庭和睦:孝侄提倡在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敬、互相關心,促進了家庭和睦,維護了社會秩序。
  • 增強社會凝聚力:孝侄精神將家庭倫理延伸到了社會層面,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友善、互相幫助,增強了社會凝聚力。
  • 樹立 нравственный榜樣:孝侄典範激勵人們向善向美,樹立了 нравственный榜樣,對社會風氣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弘揚孝侄美德

在現代社會,孝侄美德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要重視孝侄教育,從小培養兒童對父母、長輩和兄弟姐妹的愛,弘揚傳統的美德,踐行孝侄之道,營造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

延伸閲讀…

稱謂表

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