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抱莖籟簫:台灣高山的可食用菊科植物
玉山抱莖籟簫(學名:Anaphalis morrisonicola)是菊科籟簫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佈於台灣海拔 2,200 至 3,600 公尺的高山地區。其莖細長且叢生,高度約 10 至 40 公分,表面披有灰色的棉毛。
外觀特徵


單葉互生,呈線形或披針形,長度約 2 至 4 公分。葉片先端鈍,質地革質,表面光滑,背面密佈白色棉毛。頭狀花小而多,生於枝條頂端,排列成繖房狀花序。花色通常為白色或灰白色,由舌狀花和管狀花組成。舌狀花位於邊緣,為雌性花;管狀花位於中間,為兩性花。花期集中在 7 至 9 月。
生態習性
玉山抱莖籟簫生長於高山草原、岩屑地、林緣等開闊環境中。其耐寒性強,能適應較為惡劣的氣候條件。植物體內含有特殊的化學物質,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的功效。
食用價值
玉山抱莖籟簫的嫩芽和根莖嫩葉均可食用。嫩芽味道清香,富含營養價值,可直接生食或烹煮。根莖嫩葉則具有較重的苦味,需要先經過焯水等處理後方可食用。
其他用途
除了食用之外,玉山抱莖籟簫還具有庭園觀賞的價值。其潔白的花朵和灰色的葉片非常醒目,適合作為觀賞植物種植於庭園或花盆之中。
保護現況
由於玉山抱莖籟簫生長於高山環境中,受人為幹擾較少,因此目前未被列為瀕危物種。然而,隨著氣候變遷和登山活動的增加,其棲息地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特徵 | 描述 |
---|---|
學名 | Anaphalis morrisonicola |
科別 | 菊科 |
屬別 | 籟簫屬 |
分佈 | 台灣高山地區 (2,200 – 3,600 m) |
外觀 | 草本,莖細長叢生,高度 10 – 40 cm,披灰色棉毛 |
葉片 | 單葉互生,呈線形或披針形,長 2 – 4 cm,革質,表面光滑,背面密佈白色棉毛 |
花序 | 頭狀花序,生於枝條頂端,呈繖房狀 |
花色 | 白色或灰白色 |
花期 | 7 – 9 月 |
果實 | 瘦果,呈長橢圓狀,具冠毛,白色 |
食用 | 嫩芽和根莖嫩葉可食用 |
其他用途 | 庭園觀賞 |
保護現況 | 未被列為瀕危物種 |
玉山抱莖籟簫:台灣海拔最高、最難種的管狀花卉
簡介
玉山抱莖籟簫(Sinopodophyllum emodi)是毛茛科籟簫屬的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又名「玉抱籟簫」、「玉山抱莖」,是台灣特有種。由於生長海拔、繁殖與栽培管理上的困難,被視為台灣最難種植的管狀花卉。
主要特徵
特徵 | 描述 |
---|---|
葉子 | 三出複葉,葉緣有不規則羽狀裂片,葉脈明顯,互生排列 |
花朵 | 鐘形筒狀,花瓣6枚,白色或淡粉色,長約2~3公分 |
花期 | 4~6月 |
高度 | 10~30公分 |
生育地 | 分佈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2,500~3,600公尺 |
生態習性
玉山抱莖籟簫喜歡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地草原地帶,通常伴生於玉山箭竹林或岩屑地之間。其生長緩慢,需要涼爽且濕潤的環境,對於土壤 pH 值和排水性要求較高。
繁殖與栽培
玉山抱莖籟簫的繁殖主要透過種子繁殖。由於種子數量稀少且發芽率低,因此栽培難度極高。栽培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選擇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並混入有機質料。
- 種子需低温處理,建議在冰箱冷藏室儲藏 1~2 個月再播種。
- 播種後保持介質濕潤,並放置在陰涼通風處。
- 幼苗生長緩慢,需耐心養護,避免過度澆水或施肥。
保育與利用
由於玉山抱莖籟簫的生長地有限,棲息地容易受到人為幹擾或氣候變遷的影響,被列為台灣瀕臨絕種植物之一。目前已有復育及人工栽培的計畫,以保護珍貴的台灣特有種。
結論
延伸閲讀…
玉山抱莖籟簫
〖籟簫彙整〗玉山抱莖籟簫、尼泊爾籟簫 – 阿非邦- 痞客邦
玉山抱莖籟簫以其高海拔的生長環境、稀少的數量和困難的栽培特性,成為台灣最具挑戰性的管狀花卉。透過瞭解其生態習性、繁殖與栽培技術,我們可以幫助保育這珍貴的瀕危植物,並欣賞其獨特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