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龜類飼養指南:空間規劃和照護要點
這篇文章將介紹陸棲、半水棲和水棲這三類龜類的飼養設備、光照需求和照護方式,協助新手飼主輕鬆上手!
一、種類與棲地
1. 陸棲性龜類
此類澤龜需要較大的陸地空間和深度僅達甲殼高度的水域,例如錦箱龜、花背箱龜。少數種類(如腹水箱龜)僅需讓腹部泡在水中即可。
2. 半水棲型龜類
此類澤龜對水陸比例需求不同,部分時間棲息於陸地、部分時間泡在水中的種類,可設置淺水池塘,例如地龜;也有種類幾乎終生生活於水中,只上岸曬甲殼,例如屋頂龜。
3. 水棲型龜類
此類澤龜幾乎全天候棲息於水中,偶爾上岸曬甲殼,例如巴西龜、斑龜。
二、設備與造景
1. 飼養箱:
依據龜龜種類設計寬敞的陸地空間或水域。
2. 陸地造景:
使用沉木、岩石、觀葉植物等素材營造陸地環境,注意植物的毒性。
3. 水域造景:
簡單為主,避免過多沉木影響龜龜活動,提供隱蔽空間保障隱私。
三、照護要點
1. UV 照射:
UVB 光線可幫助龜龜吸收鈣質,維持骨骼健康。陸棲龜使用 UVB10.0,澤龜使用 UVB5.0。
2. UVA 照射:
主要功能為保暖和促進食慾,烏龜天冷冬眠時食慾會劇烈下降。
3. 餌料補充:
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例如蔬菜、水果、人工龜糧。並注意維他命 D3 等營養素的補充。
4. 保温設備選擇:
不同龜種對温度需求不同,依據龜種選擇合適的保温設備。
全水龜種類
全水龜是生活在水中,主要以水生生物為食的龜類。牠們的身體構造和生理特徵與其他龜類有顯著的不同,適應了完全水生的生活方式。以下將介紹常見的全水龜種類及其特徵:
全水龜種類 | 學名 | 外觀特徵 | 分佈範圍 |
---|---|---|---|
巴西紅耳龜 |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 背甲上有鮮豔的紅色斑塊,背甲長度可達30公分。 | 原產於北美,現已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 |
密西西比地圖龜 | Graptemys kohnii | 背甲上有曲折的黃色條紋,背甲長度可達20公分。 | 原產於美國中西部。 |
蛇頸龜 | Chelodina longicollis | 頸部細長,可縮入背甲中,背甲長度可達25公分。 | 分佈於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幾內亞。 |
非洲小爪水龜 | Pelusios adansonii | 背甲圓形,趾間有蹼,雌龜體型較雄龜大。 | 分佈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
馬達加斯加大頭龜 | Erymnochelys madagascariensis | 頭部寬闊,口部強壯,背甲長度可達45公分。 | 原產於馬達加斯加。 |
外形特徵
全水龜通常具有流線型的身體,有利於在水中快速遊動。牠們的背甲扁平,有助於減少阻力。腹甲平坦,有利於牠們在水底行走。
生理特徵
全水龜的頸部較短,頭部具有蹼,幫助牠們在水中進食和呼吸。牠們的四肢長有蹼,可以用於游泳。全水龜的呼吸方式主要是通過肺部,但有些種類也可以通過皮膚呼吸。
食性
全水龜主要是肉食性動物,以魚類、昆蟲、軟體動物和小蝦等水生生物為食。有些種類也可能以植物為食。
保育狀態
許多全水龜種類由於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非法寵物貿易而面臨威脅。因此,保育這些物種至關重要,以確保牠們的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