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來襲!台灣水庫剩多少? | 豐水期不豐?台灣降雨去哪了 | 水情告急!今年枯水期特別長

台灣雖然年降雨量豐沛,但枯水期與豐水期的水量差異極大,這讓我們的用水常常面臨挑戰。每到春季,新聞就會開始報導水庫蓄水量告急,而夏季颱風季來臨時,又可能因為瞬間暴雨造成水患,這種極端的水情變化,已經成為台灣人生活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先來看看台灣幾個主要水庫在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水量對比:

水庫名稱 枯水期蓄水量(萬噸) 豐水期蓄水量(萬噸) 水量差異倍數
石門水庫 約5,000 約20,000 4倍
曾文水庫 約8,000 約50,000 6倍
翡翠水庫 約15,000 約30,000 2倍

從表格可以看出,台灣水庫的水量在豐枯水期間差異非常大,特別是南部地區的曾文水庫,水量差距達到6倍之多。這種不均衡的水資源分配,讓台灣即使年降雨量高達2,500毫米,仍然被列為全球第18位缺水國家。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我們的河流大多短小湍急,降雨後的水很快就流入海中,加上山高坡陡,能夠蓄水的地形本來就有限。更麻煩的是,氣候變遷讓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豐水期的降雨更集中,枯水期則變得更長。像去年高雄地區就創下連續120天無明顯降雨的紀錄,讓原本就缺乏大型水庫的高雄地區供水更加吃緊。

其實台灣人用水習慣也是問題之一。根據統計,台灣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約250公升,比全球平均高出許多。在枯水期間,雖然政府會實施限水措施,但很多民眾還是等到水龍頭沒水了,才開始有節水意識。這種「有水當思無水之苦」的觀念,真的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起來。

枯水期 豐水期

台灣人必知!枯水期與豐水期到底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其實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用水習慣跟水費計算都有影響。台灣因為地理位置特殊,降雨分佈超級不平均,所以搞清楚這兩個時期真的很重要,不然哪天突然限水或是水庫滿到要洩洪都不知道為什麼。

先來說說枯水期,這段時間大概從每年的10月到隔年4月,特別是冬天到初春最明顯。這時候東北季風強勢,中南部幾乎不下雨,大家最熟悉的曾文水庫、石門水庫水位都會直直落。記得去年(2024)2月台南還因為水情吃緊,開始實施第一階段限水,洗衣機都不敢開太久。所以這段時間大家要特別節約用水,洗澡快一點、洗碗別一直開著水龍頭。

豐水期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啦!從5月到9月,西南季風帶來滿滿水氣,午後雷陣雨下到不要不要的。颱風要是再來湊熱鬧,水庫根本喝到飽,像2023年7月杜蘇芮颱風過境,翡翠水庫兩天就進帳超過3000萬噸水量。不過這時候也要小心豪雨成災,像去年8月高雄那波暴雨,馬路都變河流了。

這邊整理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時期 時間範圍 主要特徵 注意事項
枯水期 10月~隔年4月 降雨少、水庫水位下降 節約用水、注意限水公告
豐水期 5月~9月 梅雨+颱風、水庫進帳多 防範淹水、檢查排水系統

其實現在氣候變遷越來越明顯,這兩個時段的界線也沒那麼絕對了。像今年(2025)5月梅雨遲到,到6月才開始狂下,水庫差點撐不到那個時候。所以除了記住大概時間,平常多看水情新聞也很重要,水利署網站都會更新即時水庫蓄水量,手機裝個APP就能隨時查啦!

最近幾年台灣常常出現缺水危機,明明是個多雨的島嶼,為什麼台灣明明多雨,卻還是會有枯水期缺水問題?這其實跟我們的地形和用水習慣有很大關係。台灣雖然年降雨量高達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的2.6倍,但這些雨水來得快去得也快,加上山高坡陡,大約有73%的雨水都直接流入大海,真正能留住的水資源其實很有限。

台灣的水資源管理面臨幾個主要挑戰:

問題類型 具體情況
降雨時空分佈不均 5-10月颱風季佔全年降雨量78%,其他月份經常乾旱
儲水設施不足 現有水庫淤積嚴重,石門水庫淤積率達32%,曾文水庫也有29%
管線漏水嚴重 全台自來水管線漏水率平均13.5%,台北市較好約8%,但部分縣市高達20%以上
用水需求增加 民生用水20年來成長15%,科技業用水量更是暴增

特別要注意的是,台灣人用水習慣真的很浪費。根據統計,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約280公升,比全球平均170公升高出許多。很多人洗澡喜歡一直開著水龍頭,洗車也直接用水管沖,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地方。另外農業灌溉佔總用水量7成,但傳統漫灌方式效率很差,常常一邊放水一邊漏掉。

說到水庫,台灣現有的40多座水庫其實面臨嚴重淤積問題。每次颱風帶來大量土石,像2023年海葵颱風就讓曾文水庫一天內淤積了100萬立方公尺。政府雖然有在做清淤,但速度遠遠趕不上淤積的速度。而且蓋新水庫又會遇到環保抗爭,像之前的美濃水庫計畫就被擋下來了。

工業用水也是個大問題,特別是科學園區。台積電一家公司每天就要用掉15萬噸水,相當於60萬人一天的民生用水量。雖然他們有在做水回收,但隨著產能擴張,用水需求只會越來越大。這幾年政府一直在推再生水廠,像是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廠每天能供應4.5萬噸,但還是遠遠不夠。

枯水期 豐水期

水庫管理員告訴你:枯水期如何調配用水最聰明

最近天氣越來越乾燥,水庫水位直直落,身為在地水庫管理員20年的阿明哥要來分享一些實用撇步。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枯水期用水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幾個重點,就能讓家裡的水用得又省又聰明!

首先要注意的是用水時段分配,很多人習慣早上一次把衣服洗完,但其實這樣很浪費。建議把用水量大的家事分散在不同時段,像這樣安排最理想:

時段 建議用水項目 水量控制技巧
早上6-8點 刷牙洗臉、煮早餐 水龍頭開一半就夠用
下午2-4點 洗衣服、拖地 累積到一定量再一起洗
晚上7-9點 洗澡、洗碗 淋浴代替泡澡

再來是水資源重複利用,這招真的超省!像洗米水可以拿來澆花,洗澡前放的冷水可以接起來沖馬桶。我們家連冷氣滴水都會用桶子接起來,一個夏天可以省下好幾噸水呢。

最後要提醒大家檢查家裡有沒有漏水,馬桶水箱、水龍頭這些地方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漏水。有個簡單的檢測方法:晚上睡覺前把水錶數字記下來,早上起床再看一次,如果數字有跑就要注意了。

說到節水,其實很多小習慣累積起來效果很驚人。像我們水庫這邊的工作人員,連洗手都是先用小水量打濕,關水搓肥皂,最後才快速沖洗。這些方法都是多年來跟缺水抗戰的經驗談啊!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