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開始對養鱉有興趣,但其實養鱉注意事項比想像中多很多耶!鱉雖然看起來憨憨的很可愛,但牠們對環境超級敏感,一個不小心就容易生病。今天就來分享幾個養鱉一定要知道的重點,讓你的鱉寶貝可以健康長大。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水質管理啦!鱉對水質的要求比魚類還嚴格,水太髒或氯含量太高都會讓牠們皮膚潰爛。建議每週至少換水1/3,而且一定要用曝氣過的自來水或RO水。水溫最好維持在26-30度之間,冬天記得加裝加溫棒。水深度也很重要,幼鱉大概10-15公分就夠了,成鱉可以到30公分左右。
餵食方面要注意的是,鱉是雜食性動物,但不能只餵單一食物。小鱉時期可以多給紅蟲、小魚蝦,長大後要搭配蔬菜水果。千萬不要餵太多肉類,容易造成脂肪肝。餵食時間最好固定,牠們會記得的!
年齡階段 | 建議食物 | 餵食頻率 | 注意事項 |
---|---|---|---|
幼鱉(0-1歲) | 紅蟲、小魚蝦、鱉飼料 | 每天1-2次 | 食物要切小塊 |
亞成體(1-3歲) | 混合飼料、蔬菜、少量肉類 | 每2天1次 | 開始補充鈣質 |
成體(3歲以上) | 多元化飲食、水生植物 | 每3天1次 | 控制蛋白質攝取 |
鱉的居住環境也要特別設計,最好準備一個可以讓牠們完全上岸的曬背區。鱉需要紫外線來幫助鈣質吸收,所以曬背區上方要裝設UVB燈,每天開8-10小時。底材建議用大顆粒的河砂或專用底砂,避免誤食。另外鱉的指甲很利,容器邊緣要光滑才不會刮傷。
說到健康檢查,要定期觀察鱉的活動力和食慾。健康的鱉應該眼神明亮、反應靈敏,如果發現牠一直閉著眼睛或不吃東西,可能就是生病了。常見的鱉病包括白眼病、爛甲病和呼吸道感染,這些都要盡快處理。平時可以在水中加一點粗鹽預防細菌感染,但濃度不能太高喔!
最後提醒大家,鱉其實是長壽動物,養得好可以活20年以上。所以養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要因為一時興起就養,後來又棄養。台灣很多河川都有外來種鱉的問題,就是因為有人隨意放生造成的。如果真的沒辦法繼續養,也要找專業單位協助處理。
新手養鱉前必看!5個你該知道的基本常識,這篇就是要來幫你避開那些養鱉路上常見的坑啦!鱉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養,但如果不先做好功課,很容易就會手忙腳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重要的基本觀念,讓你養鱉也能輕鬆上手。
首先要注意的是水質管理,鱉對水質的要求比魚類還要高。建議每週至少換水1-2次,每次換1/3到1/2的水量。水溫最好維持在25-30度之間,太冷會讓鱉活動力下降。過濾系統也很重要,可以考慮用外掛式過濾器,這樣清理起來比較方便。記得水要除氯喔,直接用自來水可是不行的!
再來是飼養空間的問題,很多人以為鱉小小隻的不用太大空間,這可是大錯特錯!鱉長大的速度其實滿快的,建議至少要準備一個長度是鱉身長5倍以上的缸。如果是幼鱉,60公分左右的缸就夠了,但成體可能需要90公分以上的空間。另外缸裡要有陸地區,讓鱉可以上岸曬背,這對牠們的健康很重要。
關於餵食的部分,鱉是雜食性動物,但不同階段的飲食需求不太一樣。幼鱉需要比較多的蛋白質,可以多餵紅蟲、小魚等活餌;成體則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餵食頻率也要注意,幼鱉每天餵1次,成體2-3天餵1次就夠了,過度餵食反而會造成健康問題。
鱉齡 | 建議餵食頻率 | 主要食物類型 |
---|---|---|
幼鱉 | 每天1次 | 紅蟲、小魚等高蛋白 |
亞成體 | 隔天1次 | 混合飼料+少量蔬菜 |
成體 | 2-3天1次 | 蔬菜為主+適量蛋白質 |
溫度控制也是養鱉的關鍵,特別是台灣的冬天。鱉是變溫動物,水溫低於20度就會開始不吃東西,長期低溫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建議準備加溫棒,把水溫維持在25度以上。夏天則要注意避免陽光直射導致水溫過高,可以放在陰涼處或用遮陽網。溫差變化太大對鱉來說也是很危險的,換水時要特別注意新舊水溫的差異。
最後要提醒的是混養問題,很多人會想把鱉和其他水生動物養在一起,但其實鱉有很強的領域性,特別是公鱉。除非缸真的夠大,否則不建議混養,尤其是不同種類的龜鱉。就算是同種鱉,也要注意觀察有沒有打架的情形,必要時要分開飼養。還有就是鱉的咬合力很強,要小心牠們可能會咬壞過濾器的管線或加溫棒。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台灣氣候適合養鱉嗎?季節變化要注意什麼?」其實台灣的亞熱帶氣候整體來說蠻適合養鱉的,特別是南部整年都溫暖,鱉的活動力會比較好。不過台灣四季還是有明顯變化,養鱉要注意的事情也不少,尤其是溫差大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鱉是變溫動物,最適合的水溫大概在25-30度之間。夏天台灣動不動就35度以上,這時候要記得幫養殖池遮陽,水溫太高鱉會食慾不振。我朋友上個月就是沒注意,結果他的鱉整整一個禮拜都不吃東西,後來加了遮陽網才改善。冬天特別是寒流來的時候,水溫可能會掉到15度以下,這時候鱉會進入半休眠狀態,要減少餵食量,不然容易消化不良。
台灣潮濕多雨的天氣也要注意水質管理。梅雨季和颱風季節前後,最好加強過濾系統,因為雨水會讓水質變酸,鱉的殼容易生病。我自己的經驗是每週至少要換1/3的水,水質測試劑絕對不能省,特別是pH值要維持在6.5-8.5之間。
季節 | 水溫控制 | 餵食頻率 | 特別注意事項 |
---|---|---|---|
春 | 22-28℃ | 每日1次 | 注意忽冷忽熱 |
夏 | 28-32℃ | 每日2次 | 遮陽防中暑 |
秋 | 24-28℃ | 每日1次 | 準備過冬 |
冬 | 18-22℃ | 2-3日1次 | 保溫設備 |
養鱉最怕的就是溫差變化太大,台灣春天常常一天之內溫差可以到10度,這種時候我會在池子裡放加溫棒,設定在26度左右。特別是幼鱉對溫度更敏感,我有次換水沒注意溫差,隔天就發現小鱉都不太動了,後來趕緊調回溫度才恢復活力。建議新手可以買個溫度紀錄器,隨時監控水溫變化。
最近好多朋友開始養鱉當寵物,但第一關就被「養鱉缸該怎麼挑?大小、材質一次搞懂」這個問題卡住。其實挑鱉缸沒那麼難啦,重點是要考慮鱉的習性和生長速度,畢竟這些小傢伙可是會從掌心大長到巴掌大的,如果隨便買個小缸,沒幾個月就要換真的很麻煩。
先講大小,建議直接買比現階段大1.5-2倍的缸,這樣才能用比較久。幼鱉階段至少要有40×30公分(水量約20公升),成體的話最好準備90×45公分以上的空間。記得水位深度要夠,鱉雖然是兩棲類,但游泳能力很好,水深建議是背甲長度的2-3倍,像這張表整理的重點:
鱉體長度 | 建議缸尺寸 | 水位深度 |
---|---|---|
5cm以下 | 40x30cm | 10-15cm |
5-10cm | 60x40cm | 15-20cm |
10cm以上 | 90x45cm↑ | 25cm↑ |
再來是材質,常見的有玻璃和塑膠兩種。玻璃缸優點是耐用、好清理,而且透明度高方便觀察,但缺點是比較重又怕碰撞。塑膠缸輕便便宜,適合暫時飼養或帶出門,不過用久了容易刮花,而且有些劣質塑膠會釋放有害物質。個人推薦新手直接買強化玻璃缸,雖然貴一點但可以用好幾年,記得邊緣要選圓角設計才不會刮傷鱉的皮膚。
過濾系統也很重要,鱉的排泄量比魚多很多,建議搭配外掛過濾器或圓筒過濾,功率要選比標示水量大1.5倍的機型。有些玩家會自製上部過濾,效果不錯但比較佔空間。別忘了準備浮台或石頭讓鱉休息,牠們雖然愛游泳但還是需要上岸曬背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