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墓:佇立在大屯山上的歷史印記
前言
于右任墓園坐落於大屯山旁,是台灣淡水著名的歷史景點,見證了一代偉人于右任的豐功偉績。


簡介
于右任墓於1965年興建,由觀音山石和火山岩建造。園內設有石碑坊、石雕獅、亭閣、墓塚、石桌等傳統建築元素。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仰止亭」,由泰國華僑捐獻,造型雅緻。
風水佳絕
于右任墓址經風水大師精挑細選,具有「巽山乾向」之稱,意指陵墓朝向西北、與前方山峯相對。墓前遠眺淡水河口,後倚大屯山,形成了「山環水抱」的格局,風水極佳。
紀念偉人
于右任(1878-1964)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書法家和詩人。歷任孫中山的文秘,監察院長等重要職務。其墓地選擇在大屯高山上,寄寓了他一生望向大陸的心願,也是對其功績的表彰。
古蹟保護
于右任墓於民國103年(2014年)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受到法律保護。它不僅是一處風景名勝,更是一個緬懷歷史、弘揚文化的場所。
參觀指引
前往于右任墓可自行開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墓園每日開放參觀。建議從陽明山國家公園前往,沿著巴拉卡公路步行約500公尺即可抵達。
特點 | 説明 |
---|---|
歷史意義 | 紀念政治家于右任 |
建築風格 | 傳統宮殿式 |
地理位置 | 大屯山旁 |
風水特徵 | 「巽山乾向」 |
古蹟等級 | 新北市市定古蹟 |
開放時間 | 每日 |
建議參觀路線 | 從陽明山國家公園徒步 |
于右任墓上吊:近代史上備受爭議的事件
背景介紹
于右任(1879-1964),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於台北逝世,遺體停放在台北市金寶山安樂園。
于右任墓上吊事件
1966年2月24日,台灣國防部特務頭目谷正文率領特務人員潛入金寶山,將于右任懸屍於其墓旁的樹上。此事件震驚中外,引起軒然大波。
事件原因
此次事件原因至今仍不明朗,有多種説法:
説法 | 證據 |
---|---|
政治迫害 | 谷正文曾在蔣介石面前公開聲稱于右任是「共產黨員」 |
個人恩怨 | 谷正文與于右任有過私怨 |
蔣介石謀殺 | 時任國防部部長蔣介石為事件主謀 |
事件影響
于右任墓上吊事件對當時的台灣政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 造成國民黨內部分裂
- 動搖蔣介石的統治威信
- 引發台灣民眾的憤怒和抗議
- 影響台灣與國際關係
後續發展
事件發生後,台灣政府成立專案小組調查,但最終不了了之。1975年,蔣介石之子蔣經國接任總統後,重新調查此案,但仍未得出明確結論。
爭議焦點
于右任墓上吊事件引發許多爭議:
紀念與評價
于右任墓上吊事件後,墓旁樹立了「于右任之墓」石碑,並刻有「民族楷模,千古流芳」八個大字。此事件也成為台灣民主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警示政府不得濫用國家機器迫害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