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耀日與日本星期文化的小秘密
大家知道嗎?在日本,日耀日(にちようび)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星期日,這個說法背後藏著超有趣的典故呢!日本用「曜日」來稱呼星期,其實是受到古代中國陰陽五行思想的影響,後來又融合了西方天文學的七曜概念,才變成現在我們熟悉的說法。
日本星期名稱的由來
日本星期命名其實超級有系統,每一天都對應著一個天體:
星期 | 日文名稱 | 對應天體 | 記憶小技巧 |
---|---|---|---|
日曜日 | にちようび | 太陽 | 太陽最耀眼的一天 |
月曜日 | げつようび | 月亮 | 月亮剛上班的星期一 |
火曜日 | かようび | 火星 | 火氣很大的星期二 |
水曜日 | すいようび | 水星 | 中間的水日子 |
木曜日 | もくようび | 木星 | 木頭人星期四 |
金曜日 | きんようび | 金星 | 期待放假的星期五 |
土曜日 | どようび | 土星 | 週末的土日子 |
說到日耀日,這可是日本人最愛的休息日呢!很多商店和餐廳都會在這天推出特別優惠,像是家庭餐廳的兒童免費活動,或是百貨公司的特別折扣日。記得我第一次在日本過日耀日的時候,還特別跑去淺草寺感受當地人週末的悠閒氣氛,那邊的仲見世通總是擠滿了來逛街吃小吃的家庭和情侶。
日本人的日耀日習慣也很有趣,早上可能會去公園野餐,下午逛逛街,晚上再來個家庭聚餐。有些地區的日耀日早晨還會有農夫市集,賣些新鮮的在地農產品。我特別喜歡京都的日耀日,因為很多寺廟會在這天舉辦特別的參拜活動,遊客也比平日少一些,更能靜下心來感受古都的氛圍。
學日文的時候,記住這些星期名稱其實有訣竅!像是可以把「月火水木金土日」想成「月亮著火了,水流過木頭,金屬掉在土裡,太陽出來了」這樣的故事。我當初就是靠這個奇怪但有效的方法,一個禮拜就記住了全部七天的說法呢!
日曜日到底是星期幾?台灣人最常搞混的日文星期説法
每次看日本節目或去日本玩,總會被「日曜日」、「月曜日」這些星期說法搞得頭昏腦脹對吧?特別是「日曜日到底是星期幾?」這個問題,根本就是台灣人學日文時的超級大魔王!其實這些說法都是從中國古代的天干地支演變來的,跟我們習慣的數字星期不太一樣,但只要記住一個小技巧就簡單多啦。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日月火水木金土」這七個字背起來,剛好對應星期一到日。日本人的星期說法就是把這些字後面加上「曜日」而已,像「月曜日」就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這樣。不過台灣人最常搞混的就是「日曜日」,因為「日」這個字在中文裡感覺很像「星期一」,但其實它是「星期日」喔!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對照表,下次看日本節目或去日本玩就不用再猜半天啦:
日文星期 | 中文對應 | 記憶口訣 |
---|---|---|
日曜日 | 星期日 | 「日」就是太陽,週末曬太陽 |
月曜日 | 星期一 | 月亮出來迎接新的一週 |
火曜日 | 星期二 | 火氣很大的星期二 |
水曜日 | 星期三 | 週三需要水來降火 |
木曜日 | 星期四 | 木頭人般的週四 |
金曜日 | 星期五 | 週五閃亮亮像金子 |
土曜日 | 星期六 | 週六玩土放假去 |
其實這些星期說法在台灣也很常見,像是很多日本連鎖店的特價日都會用「水曜日限定」之類的標語。小編自己以前就常常搞錯,以為「金曜日」是星期四,結果衝去買特價才發現是星期五,整個白跑一趟超糗的!後來發現用「日月火水木金土」這個順序來記真的超好用,就像背七言絕句一樣順口。
另外要注意的是,日本人的一週開始是從「日曜日」算起的,這跟台灣習慣從星期一開始不太一樣。所以如果看到日本月曆或是行程表,第一個出現的通常是「日曜日」,不要以為是排版錯誤喔!這種文化差異也是常常讓台灣人confuse的地方,不過習慣之後就會覺得這種星期說法其實滿有詩意的啦。
為什麼日本人把星期日叫做日曜日?原來跟天文學有關!其實這個稱呼背後藏著古代人觀察天象的智慧,而且跟我們台灣人習慣的「禮拜日」說法完全不同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文化差異,順便認識一下日本星期用語的由來。
日本現行的星期制是明治時代從西方引進的,但他們沒有直接用「Sunday」這種稱呼,而是沿用中國古代的「七曜」概念。所謂七曜,就是古人觀察到的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火、水、木、金、土)。日本人把這些天體對應到一週七天,星期日對應太陽,所以叫「日曜日」。這種命名方式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科學,因為它反映了古人對天文現象的理解。
來看看日本星期名稱和天體的對應關係:
星期 | 日文名稱 | 對應天體 | 台灣常用稱呼 |
---|---|---|---|
日曜日 | にちようび | 太陽 | 星期日 |
月曜日 | げつようび | 月亮 | 星期一 |
火曜日 | かようび | 火星 | 星期二 |
水曜日 | すいようび | 水星 | 星期三 |
木曜日 | もくようび | 木星 | 星期四 |
金曜日 | きんようび | 金星 | 星期五 |
土曜日 | どようび | 土星 | 星期六 |
有趣的是,這種命名方式在古代中國也曾經使用過,但後來逐漸被「星期」或「禮拜」取代。而日本在明治維新時選擇保留這個系統,可能是覺得它既有科學依據,又帶有東方的文化特色。現在我們去日本玩的時候,在月曆或電車時刻表上看到的「日曜日」三個字,其實就是古人仰望星空留下的文化遺產呢。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台灣人習慣的「禮拜日」其實是來自基督教文化,而「星期日」則是直接翻譯自英語的Sunday。不同地區對星期的稱呼方式,真的能反映出當地文化的特色和歷史淵源。下次聽到日曜日這個詞,不妨想想古代天文學家是如何觀察天象,把這些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的。
日語初學者必看!日曜日到土曜日的快速記憶口訣,這篇要分享給剛開始學日文的朋友們。記星期幾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門檻,其實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就能輕鬆記住。我自己當初也是靠這些口訣慢慢熟悉起來的,現在就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首先來看看日文星期的說法,它們其實都跟「曜日」有關,而且每個星期幾的開頭漢字都有特別的意義。像是「日曜日」就是星期日,因為「日」代表太陽;「月曜日」是星期一,「月」就是月亮的意思。這樣聯想是不是好記多了?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完整的星期說法,還附上我常用的記憶口訣:
星期 | 日文 | 發音 | 記憶口訣 |
---|---|---|---|
日曜日 | にちようび | nichiyoubi | 太陽日,放假最開心 |
月曜日 | げつようび | getsuyoubi | 月亮日,上班好blue |
火曜日 | かようび | kayoubi | 火星日,火力全開 |
水曜日 | すいようび | suiyoubi | 水星日,中間休息日 |
木曜日 | もくようび | mokuyoubi | 木星日,工作快結束 |
金曜日 | きんようび | kinyoubi | 金星日,週末要來了 |
土曜日 | どようび | doyoubi | 土星日,放假前夕 |
記這些口訣的時候,可以搭配星期順序來背。我當初是這樣練習的:從日曜日開始,每天起床就念當天的日文,然後回想前後幾天的說法。像是「今天是水曜日,昨天是火曜日,明天是木曜日」,這樣反覆練習很快就記起來了。
另外還有一個小技巧,就是把星期跟生活作息連結起來。比如說月曜日總是特別憂鬱,因為要上班;金曜日就特別期待,因為快放假了。這種情緒連結也能幫助記憶,而且很符合台灣人愛用生活化方式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