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加州發生嘅農場意外,讓唔少人開始關注「海螺脈」呢個議題。講到海螺脈,其實係指一種特殊嘅農業工作環境,特別係喺溫室同大棚作業時,工人經常要喺高處工作,好似海螺殼咁螺旋上升嘅結構,危險性真係唔講得笑。
喺加州呢單意外入面,一位農場工人喺逃避聯邦移民局突擊檢查時,從30英尺高嘅溫室頂跌落嚟身亡。呢件事引發咗社會對移民工人安全嘅討論,特別係喺海螺脈式嘅工作環境下,工人往往要喺唔穩定嘅高處進行採收同維護作業。以下係一啲相關數據:
風險因素 | 發生頻率 | 常見傷害類型 |
---|---|---|
高空作業 | 每週3-5次 | 跌落、骨折 |
緊急撤離 | 突發情況 | 嚴重外傷 |
設備簡陋 | 常態 | 割傷、擦傷 |
長時間工作 | 每日10-12小時 | 肌肉勞損 |
其實海螺脈式嘅工作環境唔單止存在於加州,台灣嘅溫室農業都有類似情況。特別係種植高經濟作物嘅時候,工人往往要爬上爬落,但安全措施卻未必足夠。有農場主表示,因為成本考量,好少會幫工人準備完善嘅防墜裝備,最多就係放張網或者幾條安全繩。
呢種工作模式仲有個問題,就係當遇到突發狀況時,工人會更加危險。好似今次加州嘅案例咁,原本已經喺高處工作,突然要逃跑,慌亂中更容易發生意外。有移民權益團體指出,呢類意外往往發生喺非法勞工身上,因為佢哋唔敢大聲求助,就算受傷都只能默默忍受。
講到海螺脈嘅安全改善,其實唔少專家都提出過建議。最基本嘅就係要設置固定嘅工作平台同樓梯,而唔係靠臨時搭建嘅梯子。另外,定期檢查溫室結構嘅穩固性都好重要,特別係喺颱風季節前後。不過現實係,好多農場都覺得呢啲措施太花錢,寧願冒險都唔想做。
海螺脈到底是什麼?台灣人必知的自然奇觀
說到台灣的自然景觀,大家可能會先想到阿里山或日月潭,但其實我們寶島還藏著一個超特別的地質奇觀——海螺脈!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夢幻對吧?它其實是台灣東部海岸山脈特有的螺旋狀岩層構造,因為岩石紋路像海螺殼一樣一圈一圈的,所以才被當地人取了這個可愛的名字。
這些螺旋紋路可不是人工雕刻的喔!它們是經過上千萬年板塊擠壓、海水侵蝕自然形成的。最神奇的是,不同季節陽光照射角度變化時,岩層還會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色澤,就像大自然在玩光影魔術一樣。現在就來看看海螺脈有哪些必看亮點:
特色項目 | 詳細說明 | 最佳觀賞時間 |
---|---|---|
螺旋岩層 | 直徑可達5公尺的超大天然螺旋紋路 | 日出後2小時內 |
潮間帶生態 | 退潮時可見寄居蟹、海星等生物 | 農曆初一十五前後 |
光影變化 | 岩層會隨陽光折射呈現金黃到赭紅色 | 秋冬季節下午時段 |
想要親眼見證這個奇觀,建議可以到台東長濱鄉的海螺脈保護區走走。當地導遊說,這些岩層的螺旋方向其實暗藏玄機,順時針和逆時針的螺旋分別記錄了不同年代的地殼變動,根本就是一本活的地質教科書啊!而且因為岩質特殊,輕輕敲擊還會發出類似海螺的共鳴聲,超適合帶小朋友來場自然課外教學。
記得要去之前先查好潮汐時間,畢竟這些寶貴的地景需要潮水退去才會完整露臉。也別忘了穿防滑鞋,因為長年受海水沖刷的岩面比想像中還要滑溜。有在地人分享秘訣說,如果遇到起霧的天氣反而更容易看到岩層的顏色層次,只是要特別注意安全就是了。
最近IG上瘋狂洗版的海螺脈景點,你一定也看過那些美到不行的打卡照吧!為什麼海螺脈會成為網美打卡熱點?在地人告訴你,這裡不只是拍照好看那麼簡單。作為一個從小在這附近長大的台東人,我要來分享海螺脈爆紅的真正原因,還有那些觀光客不知道的在地小秘密。
首先,海螺脈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獨特的螺旋狀岩層,這種特殊地形在台灣真的很少見。每當陽光照射時,岩石會折射出像彩虹一樣的光澤,隨便拍都像雜誌封面。而且這裡的海水超級清澈,退潮時還能看到潮間帶生態,根本是自然系的攝影棚啊!
最佳拍攝時段 | 推薦角度 | 隱藏版玩法 |
---|---|---|
清晨5-7點(避開人潮) | 從高處俯拍螺旋全景 | 找在地導遊帶路探秘小洞穴 |
下午3-5點(光線最柔) | 坐在岩層凹槽拍剪影 | 退潮時觀察潮間帶生物 |
日落前1小時(魔幻時刻) | 低角度拍攝海浪與岩層 | 夜間觀星(每月農曆25後最佳) |
其實海螺脈以前是當地人的秘密釣場,這幾年因為空拍機盛行才被發現。我們小時候最愛在這裡抓螃蟹、撿貝殼,現在雖然變成觀光景點,但在地人還是保留了一些私房玩法。比如說,你知道岩層後面有個天然形成的愛心形狀小水池嗎?還有退潮時才能看到的迷你潮間帶生態系,這些都是觀光客很少知道的細節。
說到拍照技巧,真的要提醒大家,海螺脈的岩石表面比想像中滑,特別是下雨過後。我看過太多網美為了拍照摔得四腳朝天,建議穿防滑的膠鞋來。另外,這裡的夕陽真的美到哭,但記得要提前卡位,因為下午4點過後就會有一堆攝影師來搶最佳位置。如果想避開人潮,其實平日早上來反而能拍到更乾淨的畫面。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海螺脈怎麼去?交通攻略一次整理給你」,這個隱藏在台灣東北角的秘境真的超美!今天就用在地人的經驗,幫大家整理最實用的交通方式,不管是開車、搭公車還是騎機車,通通一次告訴你,讓你的海螺脈之旅輕鬆又方便。
首先推薦給開車族的朋友,從台北出發走國道5號到頭城交流道下,接台2線濱海公路往北開,看到「海螺脈」指標右轉上山就對啦!山路有點彎曲但路況不錯,假日建議早點出發避開人潮。停車場平日收費100元/次,假日150元,位置大概有50個左右,太晚來可能要找路邊白線停車。
交通方式 | 路線說明 | 所需時間 | 費用 |
---|---|---|---|
自駕 | 國5→頭城交流道→台2線→指標上山 | 約1.5小時 | 油錢+停車費 |
火車+公車 | 搭到頭城站轉搭台灣好行856 | 約2小時 | 火車票+公車60元 |
機車 | 台2線直騎注意風大 | 約2小時 | 油錢約200元 |
搭大眾運輸的朋友要注意,從台北搭火車到頭城站後,轉乘台灣好行856公車在「海螺脈入口」下車,班次一天只有6班(最早9:00、最晚16:30),建議先查好時刻表免得等太久。下車後還要走15分鐘山路才會到景點,記得穿好走的鞋子!騎機車的話雖然方便,但東北角風很大,建議新手不要輕易嘗試,而且一定要戴全罩式安全帽才安全。
如果是從宜蘭市區出發,可以考慮包計程車共乘,4個人分攤車資大概每人200-300元,直接送到景點門口最省力。回程要特別注意,最後一班公車是17:20發車,錯過就要叫車或搭便車了,建議最晚16:30就要開始往公車站走。另外提醒大家,海螺脈周邊沒有便利商店,記得帶足水和零食,夏天防曬也要做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