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養生之道
中醫認為,咖啡性温,味苦辛甘,入腎經,有補養、緩解疼痛、提神醒腦之效。然而,並非人人皆宜飲用。


飲用禁忌
- 體質陰虛:過量飲用易加重腹部不適、胃脹痛。
- 體質濕熱:過量飲用會助火上逆,加劇病情。
- 辨別陰虛、濕熱體質:對鏡觀察舌頭,裂紋或腸胃不佳為陰虛;黃色、油亮舌苔為濕熱。
飲用建議
- 每人每日不超過兩杯齋啡(400毫克)。
- 避免同時攝取含鈣、鐵食物或濃茶(單寧酸會阻礙吸收)。
- 多補充鈣、鐵質食物,如杜仲、紅棗、花生產。
不宜飲用者
- 睡眠障礙、神經緊繃者。
- 小朋友(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 孕婦(不利胎兒發育)。
- 消化道潰瘍患者(導致胃酸增多)。
與其他食物的搭配
- 搭配辛香料(如肉桂),可提振陽氣、暖經脈。
- 避免過度攝取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以免加劇不適。
- 適度飲用,關注自身生理狀態並調整用量。
常見食品的咖啡因含量
每單位 | 咖啡因含量(mg) |
---|---|
美式咖啡(200ml) | 90 |
能量飲料(250ml) | 80 |
義式濃縮咖啡(60ml) | 80 |
紅茶(220ml) | 50 |
可樂(355ml) | 40 |
巧克力(50g) | 25 |
牛奶巧克力(50g) | 10黨蔘茶補氣** |
陰虛體質者體能不佳,一不喝咖啡便覺精神倦怠。可用黨蔘泡茶代替,益氣補脾胃,同樣具提振精神功效。 |
下午3點後謹慎,易致陰陽失調
中醫認為,下午3點後屬陰,宜避免飲用屬熱的咖啡,以防陰陽失衡,影響健康。
更年期、易心悸失眠者,當心咖啡因過量
更年期女性、易心悸失眠者體質偏燥熱,亦不建議飲用咖啡,以免加重陰虛燥熱問題。
種類多樣,分類不易,適度為宜
咖啡豆品種繁多,中醫藥經典《中華本草》將其歸類為微苦、澀,性平。雖近年研究證實咖啡有助尿、護肝、保護心血管,但中醫仍建議適度攝取。
添加辛香料,温經通脈助平衡
體質偏寒者,可在咖啡中添加肉桂等辛香料,既增添風味,又能温經通脈,微調咖啡性質。
過量飲用,神經興奮,胃疾難忍
咖啡因過量攝取,易使神經傳導過度興奮,增加心悸、胃酸分泌等問題。胃疾患者、睡眠障礙者、體質燥熱者應避免過量飲用。
美國飲食指南:不超400毫克
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不應超過400毫格,以免產生不良影響。常見飲品咖啡因含量如下:
飲品 | 咖啡因含量 |
---|---|
美式咖啡(200ml) | 90mg |
能量飲料(250ml) | 80mg |
義式濃縮咖啡(60ml) | 80mg |
紅茶(220ml) | 50mg |
可樂(355ml) | 40mg |
巧克力(50g) | 25mg |
結論
咖啡飲用宜審時度勢,遵循中醫體質辨證原則,並依循美國飲食指南建議,適度攝取,方能既享提神之效,又遠離咖啡潛在風險。
咖啡因(Caffeine)
- 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會阻斷腺苷受體,從而提高警覺性、注意力和能量水平。
- 咖啡因含量會因咖啡品種、烘焙程度和沖泡方法而異。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s)
- 綠原酸是咖啡中含量豐富的抗氧化劑,具有抗發炎、抗糖尿病和心血管保護作用。
- 深烘焙的咖啡豆中綠原酸含量較低。
多酚(Polyphenols)
- 咖啡含有大量的多酚,包括黃酮醇和花青素。
- 多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可能有助於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
酸度(Acidity)
- 咖啡的酸度是由於咖啡豆中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造成的。
- 不同的咖啡品種和沖泡方法會影響咖啡的酸度。
風味化合物
- 咖啡中的揮發性化合物賦予其獨特的風味。
- 這些化合物包括酯類、醛類和酮類等。
- 不同的烘焙程度會產生不同的風味特徵。
烘焙程度
- 咖啡豆烘焙程度會顯著影響其屬性。
- 較淺的烘焙程度會保留更多的綠原酸和咖啡因,而較深的烘焙程度會產生更濃鬱、更醇厚的風味。
沖泡方法
- 沖泡方法會影響咖啡的萃取程度和特性。
- 不同方法,例如滴漏、壓力萃取和冷萃,會產生不同口感和風味的咖啡。
咖啡屬性對健康影響的表格
屬性 | 健康影響 |
---|---|
咖啡因 | 提高警覺性,但過量攝入可能導致失眠、焦慮等 |
綠原酸 | 抗氧化,降低慢性疾病風險 |
多酚 | 抗炎,降低慢性疾病風險 |
酸度 | 影響口感 |
風味化合物 | 賦予獨特風味 |
烘焙程度 | 影響風味和健康影響 |
沖泡方法 | 影響萃取程度和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