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債務舉借概況

長期以來,中央政府財政狀況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從李登輝到蔡英文的歷任總統時期,政府舉債狀況皆引發不同解讀。

台灣歷任總統舉債 Play

依據「沃草 Watchout」彙整的資料,陳水扁總統任內,中央債務平均每年增加約1,865億元;馬英九總統任內則為2,168億元。相較之下,蔡英文總統執政至今年7月,平均每年增加額僅為607億元。

近年來,中央政府總預算不僅降低舉債規模,更增加債務償還,財政表現受到國際肯定。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中央政府長期債務比率已從33%下降至27.2%。

台灣歷任總統舉債

儘管野黨批評蔡英文總統的前瞻建設,但政府強調並未債留子孫。反觀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留下的債務總額超過1兆7000億元,蔡英文總統則僅增加4千多億元。

馬英九辦公室則辯稱,蔡政府利用特別預算規避債務,但蔡政府反批馬英九被《經濟學人》評為「笨拙無能」之人。

總統舉債比較

以下是歷任總統任內政府舉債總額的比較:

總統 總預算舉債 (億元)
陳水扁 14,923
馬英九 17,344
蔡英文 4,350

特別預算爭議

蔡政府任內編列特別預算,遭馬英九辦公室批評為債務規避。然而,蔡政府表示,特別預算與總預算舉債在債限管控上並無不同。前副總統呂秀蓮也呼籲謹慎使用特別預算,以免影響財政紀律。

台灣歷任總統舉債解析

前言

台灣歷任總統為應對國家發展和國際情勢,曾多次舉債,形成龐大的國家負債。本文探討歷任總統的舉債歷史、動機及影響。

歷任總統舉債歷史

總統 第一任期 舉債規模
蔣經國 1978-1988 約 4,000 億美元
李登輝 1988-2000 約 8,000 億美元
陳水扁 2000-2008 約 1.2 兆美元
馬英九 2008-2016 約 4 兆美元
蔡英文 2016-至今 約 5.2 兆美元

舉債動機

  • 基礎建設: 興建交通、電力、自來水等基礎建設。
  • 產業升級: 推動高科技、重工業等產業發展。
  • 國家安全: 軍事裝備採購、國防強化。
  • 社會福利: 提供國民健保、社福津貼。
  • 應對經濟危機: 因應金融海嘯、COVID-19 疫情等經濟衝擊。

舉債影響

正面影響:
* 帶動經濟成長
* 改善社會福祉
* 提升國防能力

負面影響:
* 增加國家財政負擔
* 擠壓其他公共支出
* 可能造成通膨和金融不穩定

舉債控制機制

台灣政府設有「中央政府總預算及決算審議委員會」,負責審議政府總預算及決算,並監督舉債活動。此外,也有《公共債務法》規範政府借款行為,以維護財政紀律。

結論

台灣歷任總統舉債是為應對各種經濟、社會和政治挑戰。儘管舉債能帶來短期效益,但也可能造成長期財政風險。因此,審慎制定舉債政策、嚴格監管舉債活動至關重要,以平衡國家發展與財政紀律。

延伸閲讀…

蔣德綱快評》小英的債怎麼還

數字會説話!財政部:近三任總統蔡英文債務增加最少 – 經濟日報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