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姓
相傳明太祖後裔朱姓,於明清之際改姓莊,導致「莊嚴宗親會」的產生。而「莊嚴同宗」一説,源自漢朝劉莊皇帝諱名政策,促使莊姓一支改姓嚴,後又在魏晉時期復歸莊姓。


據史料記載,莊姓形成於春秋時期,可追溯至宋莊公和楚莊王,皆以祖輩諡號為姓氏。此外,亦有魯莊公後裔沿用諡號為姓氏。
宋國由殷紂王兄長微子啓分封建立,後世莊姓始祖邦一於北宋元祐年間,自鎮江遷居金壇。第八世孫秀九於元末遷至武進,成為始遷祖。其後裔或遷徙至金陵、吳淞、湖州、嘉興等地。
武進莊氏曾於清朝道光年間增修族譜,卷首記載宗法、義例,後續卷帙包含世系、傳記、遺囑等。清鹹豐年間,江陰莊氏也編纂了宗譜,記錄了始遷祖迪及其後裔的系譜。
此外,近年來,武進莊氏和毗陵莊氏皆陸續增修族譜,收錄了年譜、傳記、索引等資料,有助於家族後人瞭解先祖源流。
莊姓族譜列表
族譜名稱 | 卷數 | 居地 | 始遷祖 | 堂號 |
---|---|---|---|---|
嘉定莊氏家譜 | 4 | 上海 | 莊富二 | 未記載 |
江陰莊氏宗譜 | 11 | 江蘇, 江陰 | 莊迪 | 詒堂 |
澄江莊氏宗譜 | 未記載 | 江蘇, 江陰 | 莊迪 | 詒堂 |
武進莊氏增修族譜 (1838) | 30 | 江蘇, 武進 | 莊秀九 | 追遠堂 |
武進莊氏增修族譜 (1932) | 24 | 江蘇, 武進 | 莊鉉 | 追遠堂 |
毗陵莊氏增修族譜 (1875) | 32 | 江蘇, 常州 | 莊述祖 | 未記載 |
毗陵莊氏增修族譜 (1935) | 23 | 江蘇, 常州 | 莊述祖 | 未記載 |
晉陵莊氏續修家譜 | 未記載 | 江蘇, 武進 | 莊拱辰 | 願賢堂 |
《莊氏族譜》:記載莊姓族源與發展的珍貴文獻
《莊氏族譜》是一部記載莊姓宗族起源、發展、人物傳記和家規家訓的重要文獻,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
《莊氏族譜》的版本與內容
《莊氏族譜》有多個版本,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宋代。現存最著名的版本有:
版本 | 編纂年代 | 藏書地點 |
---|---|---|
《莊子後裔總譜》 |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南安莊氏大族譜》 | 清光緒二年(1876年) | 福建省圖書館 |
《世界莊氏宗親通譜》 | 20世紀90年代 | 台灣莊氏宗親總會 |
這些版本都包含了大量的族譜資料,包括:
- 莊姓起源與傳承
- 各支派系別與世系圖
- 人物傳記與功績
- 家規家訓與禮儀規範
《莊氏族譜》的歷史意義
《莊氏族譜》作為一部歷史文獻,具有以下重要的價值:
- 保存了莊姓的宗族史:記錄了莊姓家族的起源、遷徙和發展,是研究莊姓歷史的重要依據。
- 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包含了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歷史信息,為明清時期的社會研究提供了 valuable 的材料。
- 追溯人物關係:記載了莊氏家族的世系關係,幫助後人瞭解自己的祖先與家族脈絡。
《莊氏族譜》的文化價值
《莊氏族譜》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
- 傳承家族文化:記錄了莊氏家族的家規家訓,體現了莊姓家族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
- 弘揚宗族情誼:通過編纂和傳承族譜,加強了莊氏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繫,促進了宗族團結。
- 保護文化遺產:作為一部稀缺的文獻資料,族譜保護了莊姓文化遺產,有助於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莊氏族譜》的社會價值
《莊氏族譜》在社會生活中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 維護宗族秩序:規定了宗族成員的義務和權利,維護了家族的和諧與穩定。
- 傳遞禮儀規範:記載了莊氏家族的喪葬、婚禮等禮儀規範,傳承了傳統文化禮俗。
- 促進社會交流:通過族譜的交流,加強莊氏家族與其他家族的聯繫,促進了社會交往。
總結
《莊氏族譜》是一部記錄莊姓宗族起源、發展、人物傳記和家規家訓的重要文獻,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它不僅是莊姓家族的寶貴遺產,也是研究中華文化和歷史的 valuable 資料。
延伸閲讀…
莊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莊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