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九省通衢的運河樞紐
淮安,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坐落於京杭大運河和淮河的交匯之處,自古以來便是水運交通的樞紐。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大運河沿線四大都市」,享有「運河之都」、「九省通衢」之美譽。
淮安的歷史悠久,相傳大禹曾在此治水,使得「淮水永安」。前486年,吳王夫差為進攻中原,開鑿了邗城至末口的邗溝,貫通淮河與長江,奠定了淮安早期的繁榮。
秦代以後,淮安設立縣治,至今已逾兩千二百年的歷史。漢朝時,淮陰縣、盱眙縣和東陽縣相繼設立在此地。淮陰城位於泗水入淮口,東面的末口更是連接淮河與長江運河的起點,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
隨着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唐朝兩淮鹽場的興盛,淮安成為東南沿海僅次於揚州的都會,被詩人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南宋時期,韓世忠與梁紅玉在此抗金禦敵,前後十年,僅憑三萬將士便拒敵於外,使得淮安聲名遠揚。
明清時期,淮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作為河、漕、鹽三大政的樞紐重地,朝廷在此設立南河、漕運兩位總督,使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
現代以來,淮安的交通地位逐漸下降,但其歷史文化底藴依舊深厚,名列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人口概況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淮安市常住人口為4,556,230人,其中漢族人口佔99.67%,各少數民族人口佔0.33%。城鎮人口佔65.67%,鄉村人口佔34.33%。
地理特徵
淮安市地處北亞熱帶北緣,地勢平坦,唯有盱眙縣境內分佈有丘陵地形,最高點海拔接近200米。淮安市水系發達,京杭大運河、淮河貫穿市境,西部瀕臨洪澤湖,南部有高郵湖、白馬湖等。
經濟發展
淮安市設有國家級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經濟管理區,大力發展工業、旅遊和高新技術產業。韓國、台灣等外資企業陸續進駐,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附錄:表格
時期 | 事件 |
---|---|
前486年 | 吳王夫差開鑿邗溝 |
秦代 | 淮安設立縣治 |
隋朝 | 大運河開鑿 |
唐朝 | 兩淮鹽場設立 |
南宋 | 韓世忠抗金 |
明清 | 淮安繁榮極盛 |
1914年 | 縣名更換 |
1983年 | 清江市升為地級市 |
2001年 | 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 |
2016年 | 行政區變更 |
2020年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
淮安:千年古城,運河名都
淮安,地處江蘇省北部,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淮安擁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是淮揚地區的中心城市。西漢時期建淮陰縣,隋朝改名為山陽縣,唐朝升格為淮安州,明清時期為淮安府。淮安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曾是吳王夫差、漢王劉邦、楚王項羽等歷史人物的活動舞台。
地理位置優越
淮安地處江淮平原,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形成了「水陸要衝,漕運樞紐」 的優越地理位置。運河貫通南北,連接京杭和津浦兩大鐵路,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淮安也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相鄰。
交通便利
淮安交通發達,鐵路、公路、水路運輸十分便利。淮安東站為京杭鐵路和寧啟鐵路交匯樞紐,有多趟始發和過境列車,連接全國各地。淮安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年貨物吞吐量超過千萬噸,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水運樞紐。
交通方式 | 運輸狀況 |
---|---|
鐵路 | 京杭鐵路、寧啟鐵路交匯,淮安東站為重要樞紐 |
公路 | 淮徐高速、連霍高速、京滬高速等主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
水路 | 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淮安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
經濟發展
淮安是淮安市經濟中心,經濟總量位居江蘇省前列。產業結構以電子信息、機電、化工、紡織服裝等為支柱產業。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集聚了眾多高新技術企業。
淮安是一個集歷史底藴、文化傳承、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旅遊勝地於一身的城市。隨著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淮安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物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