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天干、地支自古以來即作為計時、紀年的載體,承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本文旨在探究天干地支與時間五行之間的關聯,揭開其藴含的規律。


正文:
天干 | 地支 | 時辰 | 五行 |
---|---|---|---|
甲 | 子 | 23:00-01:00 | 水 |
乙 | 醜 | 01:00-03:00 | 土 |
丙 | 寅 | 03:00-05:00 | 木 |
丁 | 卯 | 05:00-07:00 | 木 |
戊 | 辰 | 07:00-09:00 | 土 |
己 | 巳 | 09:00-11:00 | 火 |
庚 | 午 | 11:00-13:00 | 火 |
辛 | 未 | 13:00-15:00 | 土 |
壬 | 申 | 15:00-17:00 | 金 |
癸 | 酉 | 17:00-19:00 | 金 |
甲 | 戌 | 19:00-21:00 | 土 |
乙 | 亥 | 21:00-23:00 | 水 |
結論:
天干地支與時辰相結合,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時空系統。五行屬性亦與時間密切聯繫,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規律和變化。通過理解天干地支和五行之間的關係,我們得以窺探古代中國人的智慧結晶,進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十二天干地支與時辰
「十二天干地支」與「時辰」是中國傳統曆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互相結合,組成細緻的時間系統,為古代人提供了準確的時間標記。
十二天干地支
天干 | 地支 |
---|---|
甲 | 子 |
乙 | 醜 |
丙 | 寅 |
丁 | 卯 |
戊 | 辰 |
己 | 巳 |
庚 | 午 |
辛 | 未 |
壬 | 申 |
癸 | 酉 |
甲 | 戌 |
乙 | 亥 |
天干和地支各自分為十個,天干又稱「五行」,按五行相生相剋規律排列;地支則代表十二生肖,也稱「十二土支」或「十二建支」。
時辰
時辰是表示一天中特定時間的單位,一日共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小時。時辰的命名由天干和地支組合而成,如「子時」、「午時」等。
十二天干地支與時辰的組合
十二天幹與十二地支交替組合,形成六十個「干支」,其中用於紀時的干支組合共有十二個,稱之為「時辰」。
時辰 | 時段 |
---|---|
子時 | 23:00-01:00 |
醜時 | 01:00-03:00 |
寅時 | 03:00-05:00 |
卯時 | 05:00-07:00 |
辰時 | 07:00-09:00 |
巳時 | 09:00-11:00 |
午時 | 11:00-13:00 |
未時 | 13:00-15:00 |
申時 | 15:00-17:00 |
酉時 | 17:00-19:00 |
戌時 | 19:00-21:00 |
亥時 | 21:00-23:00 |
十二天干地支與時辰的意義
十二天干地支與時辰的組合,不僅用於紀時,更藴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同時辰與特定的五行、生肖相配,對應著不同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習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