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藥食兼用之珍寶
香椿,屬楝科植物,乃多年生落葉喬木。中國《莊子》中稱「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故「椿」寓意「長壽」,常以「椿壽」、「椿齡」祝福長輩安康。
傳統醫學上,香椿樹皮含川楝素、兒茶酚,川楝素可驅蛔蟲;樹皮可祛燥熱、澀腸止血。香椿葉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C及蛋白質,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蟲、降血壓等功效。其根則有收斂、止痛、止血之效。
現代醫學證實,香椿具有抗菌、抗癌、降血糖、護心血管、保肝等作用。聯合國亞洲蔬菜中心研究將香椿評為抗癌蔬菜之首,其抗癌效果甚至超越地瓜葉數倍。
香椿以春末為最佳賞味時節,此時葉色青綠、邊緣泛紅,散發濃鬱香氣。民間俗諺雲:「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生木質」,意指穀雨前採收的香椿滋味最鮮嫩,逾穀雨則口感轉老。因其新鮮食用期短,故常製成香椿醬以延長保存期限。
近年研究指出,香椿含有萜類化合物、苯丙烷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等109種成分,具多重藥理特性。包括抗腫瘤、降血糖、抗氧化、抗炎、護肝、抗病毒等功效。動物實驗及體外研究已證實傳統香椿用途,但仍需更深入的臨牀研究以探討其新藥開發潛力。香椿,藥食兼用,滋補強身,實為珍貴之保健植物。
組成部位 | 功效 |
---|---|
樹皮 | 驅蛔蟲、祛燥熱、澀腸止血 |
葉 | 清熱解毒、消炎殺蟲、降血壓 |
根 | 收斂、止痛、止血 |
全株 | 抗菌、抗癌、降血糖、護心血管、保肝 |
香椿樹:春之佳餚,養生良方
介紹
香椿樹(Toona sinensis),又稱香椿芽、春椿、香椿,是一種落葉喬木,原產於中國和韓國。香椿樹因其嫩葉的獨特香氣而聞名,在春天時被廣泛食用和入藥。
形態特徵
香椿樹可高達20公尺,樹冠寬闊,樹皮呈灰褐色。葉子為羽狀複葉,長約20-30公分,由7-15對橢圓形或披針形的小葉組成。小葉邊緣有鋸齒,表面光滑,葉脈明顯。花期在4-5月,花小而淡黃色,成總狀花序腋生。香椿樹的果實為蒴果,長約2-3公分,成熟後呈褐色。
食用價值
香椿嫩葉富含營養,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其中,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的含量尤其豐富,對健康有益。香椿嫩葉常用於涼拌、炒食或做湯,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愛。
藥用價值
香椿樹入藥歷史悠久,傳統中醫認為具有健脾益胃、消炎止痛和調理血氣的功效。
中藥材 | 功效 |
---|---|
香椿葉 | 健脾益胃、理氣化瘀、消炎止痛 |
香椿根 |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
香椿 bark | 止血、鎮痛 |
營養成分
香椿嫩葉每100克含有:
營養素 | 含量 |
---|---|
熱量 | 49大卡 |
蛋白質 | 3.5公克 |
脂肪 | 0.5公克 |
膳食纖維 | 3.5公克 |
維生素C | 117毫克 |
胡蘿蔔素 | 2.9毫克 |
鈣 | 155毫克 |
鉀 | 311毫克 |
食用禁忌
脾胃虛弱、陰虛者不宜食用香椿。另外,對於患有腎結石、尿道結石等泌尿系統疾病者,也應慎食。
結論
延伸閲讀…
香椿
長在樹上的蔬菜-香椿
香椿樹是一種營養價值高,藥用價值豐富的植物。其嫩葉味道鮮美,廣受食客喜愛;而其根部、 bark 等部分則具有止血、鎮痛等藥用功效。在春天時,不妨品嚐香椿嫩葉的獨特滋味,同時享受其對健康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