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與養殖
北台灣的特有冬蜜源自於鴨腳木,花期集中於酷寒的12月至1月間。寒流肆虐下,植物泌蜜受限,加上蜜蜂可能凍斃,故鴨腳木冬蜜產量偏低。其香氣內斂醇厚,入喉後清爽甘甜,且易結晶。存放半年後,苦味轉甘,頗受品蜜者青睞。
養蜂者以温熱的水沖泡鴨腳木冬蜜,温度勿超過50度,以免破壞營養成分;亦可塗抹於麵包或餅乾上,香濃蜜意令人回味無窮。
逸話與習性
鴨腳木,又名鵝掌柴,葉形貌似手指,得名於日據時期民眾穿著不分左右腳的木屐,台語諧音為「江某」。此樹種耐旱耐澇,喜光,偶見於低海拔山坡地或步道旁。
鴨腳木的葉柄堅韌,可拔下玩弄。需選用較老的葉子,其小葉葉柄與主要葉柄夾角小於90度方可旋轉。
植物型態
鴨腳木屬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度可達20公尺,直徑90公分。複葉掌狀分叉,呈橢圓形,數量介於6至9片。白色小花聚集於圓錐花序,於冬季綻放。3至5月果實成熟,呈現暗紫色球形,吸引鳥類取食。
台灣鴨腳木
台灣鴨腳木(學名:Balanocarpus formosanus)是一種大型常綠喬木,分佈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由於其木材堅硬耐用且具有抗病蟲害特性,因此是優良的建材與傢俱用材。
形態特徵
台灣鴨腳木高度可達 20-30 公尺,樹幹直立粗壯,樹皮為灰褐色,縱裂粗糙。葉片為互生單葉,橢圓形至狹長橢圓形,長 8-15 公分,寬 2-5 公分,葉緣微波狀,全緣或偶有細鋸齒。
花序為圓錐花序,腋生或葉頂長出,長 8-15 公分。花朵為雌雄異株,雄花較小,花被片 4-5 枚,花藥 8-10 枚;雌花較大,花被片 6-8 枚,子房上位,3 室。
果實為堅果,長圓形,長 2-3 公分,寬 1.5-2 公分,兩側有翅狀稜角,成熟時變為紅褐色。
木材特性
台灣鴨腳木木材堅硬耐用,有「鐵木」之稱,比重 0.75-0.80,紋理直,光澤佳。木材具有抗腐、抗白蟻等特性,適合用於户外建材、橋樑、傢俱等。
分佈與生態
台灣鴨腳木分佈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常生長於海拔 500-1,500 公尺的熱帶季風林或闊葉林中。台灣鴨腳木的樹冠茂密,為許多鳥類和昆蟲提供棲息地。
保育與利用
由於台灣鴨腳木木材具有高市場價值,過去曾遭到過度砍伐,導致族羣數量鋭減。目前台灣鴨腳木已被列為保育類植物,並已採取人工復育措施。
除了木材利用外,台灣鴨腳木的果實也可以食用,種子富含油脂。此外,台灣鴨腳木也被用於庭園造景和防風定沙等用途。
延伸閲讀…
鵝掌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鵝掌柴
常見問題
問題 | 回答 |
---|---|
台灣鴨腳木的葉序為何? | 互生 |
台灣鴨腳木的果實有何特徵? | 堅果,長圓形,兩側有翅狀稜角 |
台灣鴨腳木的木材為何優良? | 堅硬耐用,有抗腐、抗白蟻等特性 |
台灣鴨腳木的保育現況如何? | 已列為保育類植物 |
台灣鴨腳木的種子有何用途? | 榨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