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樹銀花:千古流傳的璀璨煙火盛演
「鐵樹開花,奇景不現。」然而,「鐵樹銀花」卻在元宵之際綻放它獨特的魅力。此古時民間傳承,溯及北宋,盛於明清,迄今已逾千年。
![鐵樹銀花意思](https://img.youtube.com/vi/FHqzhxGQ6rk/0.jpg)
![Play](wp-content/uploads/play2.png)
楊家營村的「鐵樹銀花」表演起源於清同治年間。百餘載歲月流轉,每至元宵佳節,村户門前紅燈高懸,鄉民老少鹹集,翹首期盼那一刻的驚喜。
「鐵樹銀花」的製成,取木炭、灰鐵為材。鐵籠盛放,比例精確。燃燒之時,鐵籠置於架上,壯漢環繞,揮舞旋動。風助火威,温度飆升,灰鐵融化,鐵液四濺,宛若「銀河墜地」,「火樹銀花」之名不脛而走。
「龍躍九天,雲騰飛翔,龍吟天地,四海翱遊。」元宵時節,「鐵樹銀花」化作祥龍飛舞。村民敬奉香火,祈福豐年。
「花非花,火非火。」「鐵樹銀花」的奇異景象,令人難以忘懷。它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寄託著先人對平安順遂的美好希冀。
特色與意義:
「鐵樹銀花」是元宵佳節不可或缺的民間傳統。其火光飛濺,宛若彩蛇舞動;鐵液倒懸,似火山噴發;爆鳴之聲,猶似鞭炮齊鳴。場面壯觀,氣勢磅礴,喜慶吉祥。
元素 | 特色 |
---|---|
材料 | 木炭、灰鐵 |
工具 | 鐵架、鐵籠、噴槍 |
表現 | 飛濺如銀河、倒懸似火山、聲響如鞭炮 |
象徵 | 祈福豐年、民間傳統、吉慶祥瑞 |
千百年光陰荏苒,「鐵樹銀花」仍在元宵的夜空中閃爍,見證歲月的流轉和民俗的脈絡相承。
鐵樹銀花意思:比喻不可能或極罕發生的現象
鐵樹銀花是一個成語,比喻極其罕見或幾乎不可能發生的現象。鐵樹是常綠喬木,葉子堅硬似鐵,而銀花則是銀杏的雄花,呈淡黃色,具有極強烈的臭味。由於鐵樹只長葉子而不開花,而銀杏的花朵氣味難聞,故而將兩者結合形容極少見的情況。
成語來源
成語的起源有以下兩個説法:
説法 | 來源 |
---|---|
道教傳説 | 傳説中鐵樹為木中之精,開花即為仙。相傳鐵樹在千年或三千年才會開花一次,而銀杏花在開花時會發出刺鼻的臭味。 |
戲曲傳播 | 元雜劇《鐵樹開花》中描寫了一位年輕書生娶親後因貧寒而賣妻。書生後來發達了,妻子則被惡霸欺負。書生在絕望之餘遇見仙人,得到了鐵樹銀花,此花具有神奇的力量,幫助書生找到了妻子並救出了她。 |
相關詩詞
許多文人墨客都曾以鐵樹銀花為題材創作詩詞,表達各自不同的感悟和情感。
- 形容極其罕見或難以實現的事物或現象
- 比喻某人的才能或成就超凡脱俗
- 表達對稀少或珍貴事物的讚美或珍惜
- 勸慰他人不要對不可能實現的事物抱有幻想
成語近義詞
- 風凰於飛
- 龍生九子
- 鳳毛麟角
- 滄海一粟
- 蜀犬吠日
成語反義詞
- 司空見慣
- 比比皆是
- 隨處可見
- 屢見不鮮
- 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