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裏穴:調理中焦、強健臟腑的要穴
建裏穴,名由「建」,營建之意;「裏」,指穴位鄰近於腹中要穴,故有調理中焦、強健臟腑之功。此穴位於腹部中線上,臍上三寸,按壓時會有酸脹感。
解剖結構:
建裏穴分佈於腹部肌肉層之間,內部覆蓋著橫結腸。其支配神經為第八肋間神經,血管則來自於腹壁動脈與靜脈之交界處。
操作方式:
以直刺手法,針入建裏穴1~1.5寸。艾灸法則以艾炷灸3~7壯,或艾條温灸15~20分鐘為宜。
主治功效:
建裏穴主要用於調理中焦,治療以下疾患:
- 消化系統問題:腹脹、腹痛、胃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 心肺疾病:心痛、心煩氣促、咳嗽氣喘。
- 水液代謝異常:小便不利、水腫。
配穴:
常與內關穴搭配治療胸中苦悶;與內關穴、少海穴配合緩解胃痛嘔吐;與太溪穴、尺澤穴、行間穴等穴配合緩解心痛。
按摩手法:
平卧取穴,沿著建裏穴位置由外而內輕緩地按摩,每次100次,有助於增進食慾,強化體魄。
備註:
若有以下情況,請勿自行施灸或治療建裏穴:
- 皮膚有損傷、感染。
- 女性經期、妊娠期。
- 病情較嚴重時,建議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協助。
下表提供了建裏穴的基本資訊摘要:
穴位名稱 | 位置 | 解剖結構 | 操作 | 主治 | 常用搭配 |
---|---|---|---|---|---|
建裏穴 | 臍上三寸,前正中線 | 肌肉層、橫結腸 | 直刺1~1.5寸、艾灸 | 消化、心肺問題、水液代謝 | 內關穴、太溪穴、尺澤穴 |
建裏穴:中醫養胃護脾的要穴
建裏穴,又稱胃中穴,是中醫中極為重要的穴位,位於人體的腹部,對於養胃護脾具有顯著功效。
位置:
* 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解剖:
* 位於腹直肌與恥骨聯合之間,神經支配為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
功效:
* 健脾養胃
* 緩解腹痛腹瀉
* 調理腸胃功能
* 改善消化不良
* 提升免疫力
適應症:
* 脾胃虛弱
* 腹脹腹痛
* 便秘腹瀉
* 消化不良
* 虛寒體質
艾灸方法:
* 艾炷灸:取艾炷1-2壯,置於建裏穴上,點燃後灸7-10分鐘。
* 隔薑灸:取生薑1-2片,切薄,貼於建裏穴上,再放置艾炷1-2壯,點燃後灸7-10分鐘。
按摩手法:
* 按摩法:用拇指或食、中指按揉建裏穴,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按揉36次,力道適中。
* 推腹法:將雙手重疊,掌心貼於腹部,以建裏穴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36圈,力道由輕逐漸加重。
注意事項:
* 孕婦和腹部有傷口者不宜艾灸。
* 艾灸時皮膚如有灼熱感,應立即停止。
* 按摩時力道不宜過大,以免造成受傷。
結論:
建裏穴是中醫養胃護脾的要穴,具有健脾養胃、緩解腹痛腹瀉、調理腸胃功能等功效。透過艾灸或按摩建裏穴,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提升整體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