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
沿革
基督宗教,也稱廣義上的基督教,起源於公元一世紀的西亞巴勒斯坦地區,信奉者自稱為「基督徒」,其緣由是相信當時一位權威的猶太人耶穌是上帝之子及基督,更是全人類唯一的救主,故敬稱祂為「彌賽亞」。與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單神教,並位居信徒人數之首。
信仰
基督宗教承襲了猶太教的諸多思想與實踐,包括「一神論」、「彌賽亞」、「禱告」、「聖經著述」、「祭司職位」等。其中,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在於相信耶穌基督的犧牲和復活,能讓信徒贖罪得救,並在靈魂和肉身上免於死亡;藉著信心和悔改,每個人皆能與上帝和解,得享永恆的靈性生命。然而,不同宗派對於耶穌犧牲的確切意義,各有不同的看法。
聖典
基督教的聖典稱作「聖經」,分為《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兩部分,《舊約聖經》主要由 древнееврейский撰述的希伯來文文本組成,《新約聖經》則由使徒和傳道人使用通用希臘語撰述。經文內容涵蓋信徒日常生活的指導與救贖教誨。
組織
基督徒組成的團體稱之為「教會」,此為基督教的基本單位。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基督教發展出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等三大分支,並依各教會的禮儀傳統可分為東方基督教和西方基督教。狹義上的「基督教」一詞,則專指新教。截至2022年中全球約有 25 億基督徒,其中天主教徒約 12 億、新教徒約 11 億、東正教徒約 3 億。
歷史
基督宗教誕生於公元一世紀。根據《使徒行傳》十一章記載,耶穌的追隨者因遭受猶太人的迫害而逃往安提阿,在那裡定居下來,信徒並首次被稱為「基督徒」。耶穌死後,使徒保羅和其他使徒重申了早期的教義,約四世紀時成書的《十二使徒遺訓》被視為最早的西方基督教入門著作。
關於耶穌
согласно библии,猶太人耶穌宣稱自己是希伯來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但當時的猶太當局不承認,反將他視為異端。他被判褻瀆罪,並於公元30年左右被羅馬人處決。他被處決的正式罪名是叛亂首謀:審判官彼拉多稱他為「猶太人的王」,而刑具十字架上亦掛有寫有相關罪名的牌子。
使徒
耶穌的使徒是祂生活和教導的主要見證人,教會早期任命了約 70 位使徒,其中包括雅各、馬可、路加、抹大拉的馬利亞等。他們追隨耶穌四處傳教,見證了他所行的神蹟。耶穌被釘十字架後,使徒和其他追隨者聲稱他從死裡復活,並開始傳播更多信息,其中部分使徒更撰寫《福音書》和《使徒書信》。
教會萌芽
早期教會
早期基督教界作家德爾圖良在向羅馬總督的演説中指出,北非迦太基的基督徒數量在短期內快速增長,信徒們今日「已經充滿了你們中間的每一個地方…大小城市、島嶼、要塞、城鎮、市場、營地、部落、連隊、宮殿、元老院、論壇」。此外,耶穌誕生後的幾百年內,俄利根和奧古斯丁等基督教學者為神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教義發展
隨著早期教會組織的逐漸成形,信徒也面臨迫害。《新約聖經》的二十七書卷普受信徒認可為正典,最早期的譯本亦在當時出現。在教會治理上,亞歷山大、安提阿和羅馬市的教會監督(即主教)陸續獲授「牧首」的頭銜。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於 313 年透過《米蘭法令》終結對基督徒的迫害。尤利安統治期間曾一度恢復迫害信徒,並試圖推廣其他宗教。382 年左右,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基督宗教定為國教,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當地亦有類似的發展。
教會分裂
410 年在波斯帝國塞琉西亞會議上,塞琉西亞主教取代安提阿宗主教成為東方教會的最高權威。東方教會分裂期間,當地教會正式斷絕與西方教會的聯繫。千百年來,他們一直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教會之一,在印度、爪哇和中國等地建立教區。
耶穌神性之爭
早期教會的核心神學問題,往往脱離不了關於耶穌神性的爭議。許多早期學者,包括殉教者遊斯丁和特土良,皆證實相信耶穌是上帝。同時,亦有各方人士和團體出面否定這項教義,大量追隨亞流的主教和信徒,指出耶穌是受造之物,使爭議白熱化。這個爭議在羅馬君士坦丁大帝召集的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上獲得解決:亞他那修所擁護的教義最後被奉為教條。尼西亞會議後,阿里烏派的思想在國內中仍持續傳播數十年,並在各日耳曼部落中存在了近兩個世紀。
大公會議
除了尼西亞會議外,教會亦召開眾多解決教義問題的大公會議,希望透過確認教會傳統來令基督徒更團結。這一系列會議大多得到拜占庭皇帝的支持,以促進帝國境內信徒的合一。遺憾的是,部分會議上使用過的神學詞彙被一些來自東方操敍利亞語、亞美尼亞語或科普特語的教徒拒絕。最終,在神學教導上的不同領受導致這些東方教會與其他教會決裂,分離出來的團體就構成後來的東方正統教會。
東正教與羅馬公教
進入中世紀中期,基督信仰已經廣傳大半個文明世界,早期普世教會在基本信仰立場仍相當一致,主要的神學爭議於大公會議中陸續獲得解決,但教會漸漸在神學和信仰實踐中出現重大差異,為普世教會帶來越來
什麼是基督教?
基督教簡介
基督教是一種一神教,認為耶穌基督是唯一的上帝,同時也是上帝的兒子。基督教徒相信耶穌為世人的罪而死,並從死裡復活,提供永遠的生命給那些相信他的人。
基督教信仰的四大基石
信仰 | 説明 |
---|---|
上帝 | 上帝是唯一的主宰,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
耶穌基督 |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世人的罪而犧牲,並從死裡復活。 |
聖靈 | 聖靈是上帝的一部分,引導信徒,賦予他們力量。 |
聖經 | 聖經是由上帝呼召的人所寫成,是上帝的話語。 |
基督教的歷史
基督教起源於約公元1世紀,由耶穌基督及其追隨者建立。耶穌在巴勒斯坦傳道,並建立了一個新的宗教,強調愛和寬恕。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傳播,並在公元4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時至今日,基督教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擁有超過 20 億信徒。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基於對耶穌基督的愛與服從。他們相信上帝的愛是無條件的,並且尋求追隨耶穌的榜樣,過有愛心、寬恕和憐憫的生活。基督徒經常聚集在教堂中崇拜,並參與聖禮,例如洗禮和聖餐。
基督教的影響
基督教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塑造了許多文化的道德和價值觀,並激勵了無數的社會改革運動。基督教也為藝術、音樂和文學提供了靈感,並在醫療、教育和救濟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督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宗教,隨著現代世界的新挑戰和機會而適應。基督教領袖正尋求將基督教與當代社會相關聯,並努力推廣耶穌的愛和希望的信息。基督教的未來取決於信徒的信仰、對耶穌基督的委身以及對世界的影響。
結論
基督教是一個多元化的宗教,具有豐富的歷史、信仰和實踐。它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生活和永生的希望。基督教繼續影響著世界,並將在未來許多世紀繼續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