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廣場的變遷史
原為水田,後為賽馬場
在上海開埠之前,人民廣場是一片被稱作「泥城浜」的濕地,隨著英租界的擴張,這片區域逐漸被填築成城池狀的建築。鹹豐年間,太平天國之亂波及上海,「小刀會起義」期間,泥城浜曾成為清軍與英、美聯軍激戰的戰場。
同治二年,「跑馬總會」憑藉英國領事館的支持,強徵泥城浜以西的土地,建立了「上海跑馬廳」。初期僅限外國人入內,直到宣統元年,中國人才開放入內。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跑馬廳成為日軍的兵營。抗戰勝利後,美軍進駐,作為軍營和倉庫使用。
政府收回並改建為人民廣場
戰後,上海市政府積極與跑馬總會交涉,欲收回跑馬廳。經過數次商談,跑馬總會於1947年將部分土地出讓給政府。但條件是市政府必須在郊區提供十倍面積的土地作為交換。由於當時共軍接近上海,該計畫最終未能實現。
時任市長陳毅提出「人民廣場」的命名,象徵推翻帝國主義和舊社會的勝利。經過多年的規劃和建設,人民廣場於1958年正式落成,成為上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歷經滄桑,成為上海地標
人民廣場歷經了從一片水田到外國賽馬場,再到人民廣場的滄桑巨變,見證了上海的發展與變遷。如今,人民廣場已成為上海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周邊林立著商場、劇院和博物館,是遊客和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歷代名稱沿革
時期 | 名稱 |
---|---|
開埠前 | 泥城浜 |
同治二年 | 上海跑馬廳 |
民國時期 | 跑馬廳 |
1958年 | 人民廣場 |
上海人民廣場:繁華城市的心臟地帶
上海人民廣場,位於上海市中心,是繁華的商業、文化和交通樞紐,每天吸引著無數遊客和當地居民。
地理位置與交通樞紐
人民廣場位於黃浦區和靜安區交界處,地處上海市中心的核心區域。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它連接地鐵1號、2號、8號和10號線,以及多條公車路線。
商業中心
人民廣場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商業中心之一。廣場周圍林立著眾多商場,包括淮海路商業街、新世界百貨、巴黎春天百貨和恆隆廣場。這裡提供各種購物選擇,從奢侈品牌到平價商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文化地標
人民廣場不僅是一個商業中心,也是一個文化地標。廣場上矗立著宏偉的上海大劇院,是舉辦歌劇、芭蕾和音樂會等各種表演的頂尖場地。附近的上海美術館收藏了豐富的中國和國際藝術作品。
娛樂選擇
人民廣場還提供豐富的娛樂選擇。廣場周圍設有電影院、KTV和酒吧等娛樂場所。同時,淮海路商業街也是一個熱鬧的夜生活區,匯集了許多酒吧和餐廳。
綠地與休閒
儘管位於繁華的市中心,人民廣場仍保有部分綠地供民眾休閒娛樂。廣場中央的草坪被稱為「人民廣場大草坪」,是放鬆身心、享受城市綠意的理想場所。此外,廣場周圍還有適宜散步和騎自行車的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