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各個節日】中國傳統節日 |漢族傳統節日 |台灣的節慶日 |

春 是 漢 族 華 夏 傳 統 曆 法 夏 曆 元 旦 (與 中 國 現 行 公 曆 元 旦 ) 、 歲 首 、 旦 、 月 朔 日 、 月 初 一 , 舜 帝 立 月 , 蠻 夷 率 服 。 這 一 天 是 中 國 及 其 他 儒 教 文 化 圈 國 家 年 , 是 夏 曆 歲 首 。 中 國 夏 曆 月 為 歲 首 是 儒 家 「 行 夏 時 」 治 國 要 義 和 神 道 設 教 意 , 夏 (孟 春 月) 為 一 年 開 可 謂 傳 承 聖 天 時 要 義 。

1914 年 1 月 , 中 華 民 國 總 統 袁 世 凱 主 政 期 間 , 將 督 教 格 利 裏 曆 1 月 1 日 定 為 年 元 旦 , 夏 曆 月 初 一 為 「 春 節 」 。 但 百 姓 照 舊 「 過 年 」 , 稱 為 春 節 、 農 曆 年 、 年 , 口 頭 上 稱 為 過 年 、 度 歲 、 慶 歲 。

傳 統 上 , 每 個 農 曆 年 有 一 隻 動 物 與 十 二 地 支 對 應 , 作 為 當 年 象 徵 , 稱 為 十 二 生 肖 。

關 於 中 秋 節 來 源 傳 説 中 , 嫦 娥 奔 月 故 事 著 名 。 該 傳 説 民 間 有 多 個 版 本 流 傳 , 致 內 是 :

相 傳 遠 時 代 有 十 個 陽 , 萬 物 衰 敗 , 英 雄 後 羿 射 九 日 , 拯 救 蒼 生 。 後 羿 功 從 王 母 娘 娘 手 中 求 得 一 包 死 仙 藥 , 服 後 能 成 仙 並 長 生 。 但 後 羿 捨 妻 子 嫦 娥 , 將 仙 藥 留 給 嫦 娥 保 存 。 有 一 天 , 趁 後 羿 , 後 羿 心 術 弟 子 – 蓬 蒙 , 威 逼 嫦 娥 交 出 仙 藥 , 危 急 時 嫦 娥 一 口 吞 下 仙 藥 , 立 時 成 仙 , 飄 離 地 面 、 衝 出 窗 口 、 飛 天 而 去 。

於 嫦 娥 牽 掛 丈 夫 , 飛 落 到 離 人 間 月 亮 上 , 永 駐 廣 寒 宮 。 後 羿 歸 來 得 知 後 拼 命 朝 月 亮 追 去 , 當 夜 月 亮 格 外 皎 潔 亮 , 還 隱 約 能 見 到 嫦 娥 身 影 。 可 是 他 追 三 步 , 月 亮 退 三 步 , 他 退 三 步 , 月 亮 進 三 步 , 無 論 怎 樣 追 到 前 。 此 夫 妻 永 隔 , 能 對 月 望 影 長 相 思 。 百 姓 們 得 知 嫦 娥 奔 月 成 仙 後 , 紛 紛 月 下 擺 設 香 案 , 嫦 娥 祈 求 平 安 吉 祥 , 此 漸 形 成 了 中 秋 節 拜 月 風 。

賞 月 和 吃 月 餅 經 是 各 地 過 中 秋 節 備 習 了 , 話 説 : 「 八 月 十 五 月 圓 , 中 秋 月 餅 香 」 。 月 餅 一 詞 , 源 於 南 宋 吳 牧 《 夢 梁 錄 》 , 那 時 僅 是 一 種 點 心 食 品 。 到 後 來 人 們 漸 賞 月 與 月 餅 結 合 一 起 , 寓 意 家 人 團 圓 , 寄 託 思 念 。 時 , 月 餅 是 中 秋 時 節 朋 友 間 來 聯 絡 感 情 禮 物 。

    中國法定節日 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節(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節(農曆當日,放假一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一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青年放假半天);端午節(農曆端午當日,放假一天);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14周歲少年兒童放假一天);中國共産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曆中秋當日,放假一天);國慶節(10月1日,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中國傳統節日 有春節、元宵節 、節、端午節、中秋節 。此外,各少數民族保留著自己傳統節日,諸如傣族潑水節、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彝族火把節、瑤族達努節、白族三月街、壯族歌圩、藏族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跳花節。

延伸閱讀…

中國傳統節日_百度百科

中國的節日

    中國元旦,傳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元旦”一詞出現於《晉書》:“顓帝孟夏正月元,其實正朔元旦春”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介雅》詩中有“四季元旦,萬壽初春朝”記載。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稱為“新年”,因為中國歷史上沿用農曆,這天是正月初一,一年開頭。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
4000多年歷史,它是虞舜興起。公元前兩千多年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這一天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説這農曆新年由來,後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曆紀年,農曆新年改稱“春節”(公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裏“拜年”,問候,祝願一年裏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文娛活動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普遍。 春節簡介 習俗  食俗  守歲
 少數民族春節  春節詩歌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是春節後第一個月圓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並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節日。隋、唐、宋以來,盛。《隋書·音樂志》日:“每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戲場”,參加歌舞者達數萬,昏達旦,至晦而罷。隨著社會和時代變遷,元宵節風俗習慣有了變化,但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過元宵節,有吃元宵和觀燈習俗。元宵糯米粉皮,內裹果料糖餡,圓形,是“團圓”象徵。元宵節觀燈始於公元一世紀,當代各地盛行。每到元宵節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綵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農村,舉行文娛活動,如放焰火、踩、耍龍燈、扭秧歌、盪鞦千。

延伸閱讀…

漢族傳統節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族傳統節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和節在農曆二月二,稱龍抬頭。此時正值驚蟄前後,春歸大地,萬物復蘇,蟄伏泥土或洞穴中昆蟲蛇獸冬眠中醒來,傳説中龍沉睡中醒來,故名龍抬頭。古時龍是象徵,所以借龍來驅逐害蟲。明代流行燻蟲兒,二月二這天人們要元旦祭祀餘下餅,用油煎,以此燻牀和炕,叫燻蟲兒。農村,老百姓草木灰蜿蜒圍宅一圈,入院內繞水缸一圈,中引龍回。是,這天飲食多龍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現在“龍鬚麵”由此得名。小孩這天剃頭理髮,叫“剃龍頭”。婦女這天不動針線,説是了避免傷龍眼。有蠟燭照房子墻壁,有“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語。不過這個節日現人們遺忘了,但吃春餅習俗有。

    4月5日前後節。節古時叫三月節,已有
2000多年曆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是節日只有。節原是祭祀祖先節日,而如今是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活動。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人們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節有時稱做”踏青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本名“端午”。《太平禦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之句。認為,它是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産生。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政治理想實現,挽救楚國滅亡,秦國滅楚後,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沉;江邊羣眾得知,駕舟打撈屈原屍體。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後人這天定為端午節。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習俗。香袋表示屈原品德節操如馨謚藝,萬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魚屈原屍體吃了,後成為節日食品,劃龍船表示去營救屈原。

    農曆七月初七夜,稱“七夕”,是傳説中牛郎織女每年相會日子。是夕,陳瓜果子於庭中,女孩子結綵縷,穿七孔針。説穿完者巧。“乞巧節”,於多是女孩子參加,故稱“少女節”。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